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雨馀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
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的山水景象,抒发了诗人登临高处所感受到的情怀。开篇“雨馀秋色拂孤城”一句,以雨后秋色渲染出孤城的萧索与静谧,透露出一种边塞的寂寞之情。
接着,“远目凝时万象清”中,诗人远眺时光,心中涌现出无数清晰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审美能力。这里“万象清”的“清”,不仅指自然景观的明净,更蕴含了一种精神上的澄澈与纯洁。
第三句“叠翠北来千嶂尽”写出了层叠起伏的绿色山峦从北方延伸至此,景象壮阔而连绵。紧接着,“漫流东去一江平”则描绘了一条河流从这里缓缓向东流去,水面宽广而平静。
在“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身为边塞之将,对于荆州(今湖北省宜昌市附近)有着不尽的欢愉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这里“从军”的生活经历,以及“岘首”所引发的历史联想,均使诗人情感复杂。
最后,“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中,诗人表达了想要停下来,回望一眼往昔的情景。然而,那些往日的影像却如同归巢的乌鸦和隐入帆影中的戍楼一样,渐行渐远,最终消逝在清晰的烟霭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秋色、山川、江水以及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历史感怀,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卓越的艺术造诣。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
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
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
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
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裛尘丝雨送微凉,偶出樊笼入道场。
半偈已能消万事,一枰兼得了残阳。
寻知世界都如梦,自喜身心甚不忙。
更约西风摇落后,醉来终日卧禅房。
两两自依依,南园烟露微。
住时须并住,飞处要交飞。
草浅忧惊吹,花残惜晚晖。
长交撷芳女,夜梦远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