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汉州城楼

雨馀秋色拂孤城,远目凝时万象清。

叠翠北来千嶂尽,漫流东去一江平。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雨后秋色轻拂着孤城,远望时万物清澈分明。
重重青山从北面而来直至尽头,江水漫流向东一片平坦广阔。
从军生涯固然有荆州之乐,怀古怎能没有岘山情怀。
想要走下栏杆回望一眼,乌鸦归巢帆船隐没在戍楼的炊烟中,天色渐明。

注释

雨馀:雨后。
秋色:秋天的景色。
拂:轻轻掠过。
孤城:孤独的城池,这里指代所处的城市。
远目:远眺,放眼望去。
叠翠:形容山峦重叠,苍翠欲滴。
北来:从北方延伸而来。
千嶂:形容众多的山峰。
漫流:水流缓慢而无拘束的样子。
一江:整条江河。
从军:参与军队,指代军人的生活。
荆州乐:借用荆州的历史文化背景,比喻军旅中的乐趣。
怀古:怀念古代的人或事。
岘首情:指登岘山怀古之情,岘首山是历史上著名的怀古之地。
欲下:想要走下来。
阑干:栏杆。
一回首:回头一看。
乌归:乌鸦归巢,象征日暮或结束。
帆没:帆船消失,看不见了。
戍烟:边防驻地的炊烟。
明:变得明亮,指天色或景象清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的山水景象,抒发了诗人登临高处所感受到的情怀。开篇“雨馀秋色拂孤城”一句,以雨后秋色渲染出孤城的萧索与静谧,透露出一种边塞的寂寞之情。

接着,“远目凝时万象清”中,诗人远眺时光,心中涌现出无数清晰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审美能力。这里“万象清”的“清”,不仅指自然景观的明净,更蕴含了一种精神上的澄澈与纯洁。

第三句“叠翠北来千嶂尽”写出了层叠起伏的绿色山峦从北方延伸至此,景象壮阔而连绵。紧接着,“漫流东去一江平”则描绘了一条河流从这里缓缓向东流去,水面宽广而平静。

在“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两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身为边塞之将,对于荆州(今湖北省宜昌市附近)有着不尽的欢愉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这里“从军”的生活经历,以及“岘首”所引发的历史联想,均使诗人情感复杂。

最后,“欲下阑干一回首,乌归帆没戍烟明”中,诗人表达了想要停下来,回望一眼往昔的情景。然而,那些往日的影像却如同归巢的乌鸦和隐入帆影中的戍楼一样,渐行渐远,最终消逝在清晰的烟霭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秋色、山川、江水以及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历史感怀,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卓越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登途怀友人

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

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

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登鹳雀楼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

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

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禅院弈棋偶题

裛尘丝雨送微凉,偶出樊笼入道场。

半偈已能消万事,一枰兼得了残阳。

寻知世界都如梦,自喜身心甚不忙。

更约西风摇落后,醉来终日卧禅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蛱蝶

两两自依依,南园烟露微。

住时须并住,飞处要交飞。

草浅忧惊吹,花残惜晚晖。

长交撷芳女,夜梦远人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