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桧生南户,丛筠种北墙。
交阴奉君子,为伴老中堂。
露洗秋阶绿,风含夏簟凉。
栽花知已误,新上一番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次韵范景仁侍郎移竹》。诗人以双桧和丛筠为描绘对象,通过它们生长在南户和北墙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意境。"交阴奉君子"一句,将竹子比喻为君子,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竹子为陪伴主人在中堂增添了雅致。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竹子在秋露和夏日微风中的清新景象,绿意盎然,凉意宜人,体现了竹子的季节之美。
然而,最后一句"栽花知已误,新上一番霜"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原本计划种植花卉却未能如愿的感慨,以及对竹子经历霜寒仍坚韧不屈的敬佩。整首诗借物抒怀,寓言深沉,展现了苏辙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社瓮壶浆接四邻,肩舆拄杖试红尘。
惯眠林下三竿日,来看城中万井春。
世上升沉无限事,樽前强健不资身。
经过已足知公政,长见车中有老人。
小邑来时路,宣城最近邻。
楼台百年旧,花竹一番新。
登览春深日,凝思病后身。
何时对樽酒,重为洗埃尘。
伯氏文章岂敢知,岐梁偶有往还诗。
自怜兄力能兼弟,谁肯埙终不听篪。
西虢春游池百顷,南溪秋入竹千枝。
恨君曾是关中吏,属和追陪失此时。
道人偶许俗人知,法喜非妻解养儿。
夜久金茎添沆瀣,室虚璧月映琉璃。
远来醉侠匆匆去,近出诗仙句句奇。
独怪区区践绳墨,相逢未省角巾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