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
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
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
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凄清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时代的怀念和现实荒废状态的感慨。"武原离乱后,真界积尘埃"一句,以一个广阔而荒凉的空间作为开篇,"武原"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而"离乱"则暗示了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而现在只剩下满地的尘埃。接下来的"残月生秋水,悲风起故台",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残月"和"秋水"共同营造出一种萧索凄凉的氛围,而"悲风"和"故台"则让人联想到过往的繁华如今只剩下空留的遗迹和哀伤的情感。
"居人今已尽,栖鸽暝还来"一句,更是将这种荒凉推向了极致。"居人"指的是曾经在这里居住的人们,而"今已尽"则意味着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人的踪迹,只剩下归巢的鸟儿——"栖鸽暝还来",给这片废墟增添了一份凄美。
最后一句"不到无生理,应堪赋七哀"则是诗人对于这种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反应。"不到"可能是在说诗人对于这样的荒凉场景并没有到达现场去亲眼目睹,但已经能感受到其中的悲哀,而"应堪赋七哀"则表明了诗人想要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这份哀伤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荒废寺庙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是一篇怀旧与哀愁并存的佳作。
不详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陈世凋亡后,仁祠识旧山。
帝乡乔木在,空见白云还。
双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间。
此中难战胜,君独启禅关。
不下南昌县,书斋每日闲。
野花当砌落,溪鸟逐人还。
有兴常临水,无时不见山。
千峰数可尽,不出小窗间。
何处好攀跻,新亭俯旧溪。
坐中千里近,檐下四山低。
小浦依林曲,回塘绕郭西。
桃花春满地,归路莫相迷。
隐身苕上欲如何,不著青袍爱绿萝。
柳巷任疏容马入,水篱从破许船过。
昂藏独鹤闲心远,寂历秋花野意多。
若访禅斋遥可见,竹窗书幌共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