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右史悼儿篇(其一)

赋罢人传绝妙辞,争如细柳乱轻丝。

那知此日千行泪,并拂秋风洒雁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和右史悼儿篇》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亡儿的深切哀思。首句“赋罢人传绝妙辞”,表达了诗人完成悼念之作后,作品被众人传颂,赞美其文辞之绝妙。接着,“争如细柳乱轻丝”一句,以细柳随风飘动的景象,象征亡儿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同时也暗示悼念之情如同柳丝般缠绵不绝。

“那知此日千行泪”则直接抒发了诗人面对亡儿离世时内心的悲痛,泪水如泉涌,难以自抑。最后,“并拂秋风洒雁池”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秋风吹过,落叶与泪水一同洒向雁池,既表现了季节的更迭,也寓意着对亡儿的怀念随着时光流逝而更加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对亡儿深深的哀悼之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和右史悼儿篇(其二)

月出梁园授简迟,赋成宾客更相疑。

如何照乘珠无恙,却得精光异往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和右史悼儿篇(其三)

飒飒秋风木叶飞,丹阳长史一沾衣。

自怜犹在人间住,玉斧蓬莱去不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答右史秋怀见寄(其一)

河上秋风雁影开,樽前明月夜还来。

兔园一望浑如雪,人在梁王古吹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答右史秋怀见寄(其二)

老去王门混酒徒,陈留宾客避呼卢。

不知今日狂何似,曾入高阳会里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