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故人有以陇西鹦鹉遗予者因畜养之去年出守缙云提挈而至性灵甚慧触类能言公退玩之常若不足忽遇疾而逝因命瘗于小园作诗一章聊以追悼识者无罪予以贵畜也

陇山秋树旧巢倾,远向江东逐旆旌。

去国梦魂应缭绕,入春喉舌渐分明。

一声警露何惭鹤,百啭迁乔肯让莺。

终日雕笼心不恋,经年丹觜色犹轻。

思归悒悒因成疾,顾主依依尚有情。

死葬小园芳草地,夜来经雨绿苔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陇山秋意浓,老巢已倾覆,飞鸟向江东,追随着旗帜飘扬。
离开国都的梦境,魂魄依然萦绕,春天来临,言语逐渐清晰。
警醒的鹤鸣不觉羞愧,百转的莺啼也难相让。
尽管身处雕笼,内心却不留恋,岁月流逝,红嘴色泽依旧轻盈。
思念故乡,忧郁成疾,对主人仍有依恋之情。
死后愿葬于小园芳草地上,夜晚雨水滋润,绿苔滋生。

注释

陇山:指陇右山地。
秋树:秋季的树木。
旧巢倾:旧巢被毁。
江东:长江下游地区。
旆旌:旗帜。
去国:离开国家。
梦魂:梦中的魂魄。
缭绕:环绕,缠绕。
喉舌:比喻言语。
分明:清楚,明白。
警露:警醒的露珠。
惭:感到羞愧。
鹤:白鹤。
迁乔:迁徙到高枝。
肯让:愿意退让。
莺:黄莺。
雕笼:精致的鸟笼。
心不恋:内心无眷恋。
丹觜:红色的喙。
色犹轻:颜色依然鲜亮。
思归:思念回归。
悒悒:忧郁。
成疾:生病。
顾主:回头看主人。
依依:依恋之情。
小园:小花园。
芳草地:长满花草的土地。
绿苔:绿色苔藓。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文人杨亿的作品,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逝去生活的追悼。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鹦鹉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陇山秋树旧巢倾,远向江东逐旆旌。"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萧瑟的秋天景象,陇山的树木因岁月的流逝而倾倒,诗人心中所思念的人或事物如同那些已故的鸟巢,向着遥远的江东飞去。"旆旌"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以标志尊贵者的旗帜,或是某种荣誉的象征,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逝者的一种追念和敬仰。

"去国梦魂应缭绕,入春喉舌渐分明。"

这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去国梦魂"暗示诗人对往昔的思念犹如梦中魂魄难以释怀,而"入春喉舌渐分明"可能是鹦鹉在新春到来时清晰可辨的鸣叫,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新。

以下几句:

"一声警露何惭鹤,百啭迁乔肯让莺。"

"终日雕笼心不恋,经年丹觜色犹轻。"

这些诗句中的"警露"、"惭鹤"、"百啭"等词汇都与鹦鹉的生活状态相关联,表达了诗人对这只鹦鹉的关怀和观察,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哀伤之情。

"思归悒悒因成疾,顾主依依尚有情。"

在这里,诗人的思念转向故土和亲人,这种强烈的情感甚至影响到了身体健康。而"顾主依依尚有情"则表明了对逝者的深情厚谊,即便逝者已去,但在诗人心中仍然留有不舍。

最后两句:

"死葬小园芳草地,夜来经雨绿苔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安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鹦鹉被埋葬于一个充满芳草的小园之中,而在夜晚的细雨滋润下,苔藓也重新焕发了绿意。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也是诗人对自然和生命周期的一种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写鹦鹉和自然景象,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和追悼,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到郡满岁自遣

迢递分符竹,因循度岁华。

地将鲸海接,路与凤城赊。

触石云频起,衔山日易斜。

潮平聚渔市,水落见人家。

吏隐偏知幸,民谣岂敢誇。

无嫌勾漏僻,且得养丹砂。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咏华林书院

闻说华林院,名将阙里偕。

生徒似东鲁,书籍胜西斋。

俎豆儒风盛,埙篪乐韵谐。

门闾双桂茂,编秩九流排。

讲学搴纱幕,题诗挂粉牌。

荀陈传旧族,游夏结同侪。

红实洲生橘,清阴世种槐。

夜蟾穿户牖,晴瀑泻岩崖。

远客来千里,新恩出两阶。

横经定何日,凭此寄幽怀。

形式: 排律 押[佳]韵

夜宴

凉宵绮宴开,醽醁湛芳罍。

鹤盖留飞舄,珠喉怨落梅。

薄云齐鬓腻,流雪楚腰回。

巧笑倾城媚,雕章刻烛催。

盘空珠有泪,垆冷蕙成灰。

巾角弹棋胜,琴心促轸哀。

醉罗惊梦枕,愁黛怯妆台。

风细传疏漏,犹歌起夜来。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五言六韵诗

燔柴就阳位,烟燎达高穹。

扫地铏豋洁,严更鼓角雄。

天心侔兑悦,皇泽比春融。

帝享惟馨德,民苏解愠风。

周郊四祭重,汉畤五祠同。

灵贶昭玄感,神光望拜中。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