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二首(其二十)

观音大士弘悲愿,千臂庄严千眼明。

定慧慈威咸具足,山僧赢得不惺惺。

形式: 偈颂

翻译

观音菩萨广发慈悲之心,拥有众多手臂和明亮的眼睛。
她具备定力、智慧、慈悲和威严,山中的僧人因此得以不需刻意保持清醒。

注释

观音大士:观音菩萨,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弘悲愿:广发慈悲的愿望,表示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心愿。
千臂庄严:形容观音菩萨形象众多手臂,象征其无所不能的救助。
千眼明:明亮的眼睛,象征智慧和洞察一切的能力。
定慧:定力和智慧,修行者必备的两种品质。
慈威:慈悲与威严并存,体现菩萨的双重特质。
咸具足:都具备齐全,强调观音菩萨的完美品质。
山僧:山中的僧人,可能指修行者或观音菩萨的信徒。
不惺惺:不需刻意保持清醒,暗示僧人因观音菩萨的庇佑而心境平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宗演所作的偈颂,以观音菩萨的形象为题材,表达了对观音大士慈悲与智慧的崇敬。"观音大士弘悲愿",开篇即赞美观音菩萨的广大慈悲心,她以无尽的愿力济世度人。"千臂庄严千眼明",通过描绘观音的千手千眼形象,展示她的无所不能和洞察一切的智慧。

"定慧慈威咸具足",进一步强调观音的内在定力和智慧,以及她的慈爱与威严并存,既能给予众生安慰,又能震慑邪魔。"山僧赢得不惺惺",这里的"山僧"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因为深深领悟了观音的教诲,心境达到了不被世俗迷惑的境界,表现出一种超脱而清醒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赞扬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并通过自身的修行体验,表达了对观音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51)

释宗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三十二首(其十九)

今朝四月一,春去无踪迹。

衲僧拄杖子,依旧光黑漆。

看看,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尽情抛掷太湖里,下载清风孰与俦。

形式: 偈颂

偈颂三十二首(其十八)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收者易,见者难。

见者易,用则难。见得用得,二无两般。

閒把一枝归去笛,夜深吹过汨罗湾。

形式: 偈颂

偈颂三十二首(其十七)

一九与二九,相逢不出手。

面面各相看,人人自知有。

你若野犴鸣,我便狮子吼。

我若野犴鸣,你亦狮子吼。

十字纵横自在行,切忌随人背后走。

形式: 偈颂 押[有]韵

偈颂三十二首(其十六)

张侯白,李侯黑。硬如绵,软如铁。

蓦路相逢两会家,临济未是白拈贼。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