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偕张菊村邓匪石洪乐闲游城西诸寺以山高水长分韵得长字

门外青山寺,西行半里强。

童分泉茗洁,僧供饭蔬香。

地僻红尘静,心闲白日长。

少年馀气习,棋酒愧疏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门外有座青山寺,向西走大约半里路。
小童分发着清澈的泉水泡制的茶,僧人供应着香气四溢的蔬菜饭。
这里地处偏僻,远离尘世喧嚣,内心宁静,白天显得格外漫长。
年轻时还有些豪放不羁的习气,对下棋饮酒感到有些惭愧。

注释

门外:指寺庙的外部。
青山寺:一座位于青山旁的寺庙。
西行:向西行走。
半里强:大约半里路。
童:小孩。
泉茗:泉水泡的茶。
洁:干净。
僧供:僧人提供。
地僻:地方偏僻。
红尘:世俗尘嚣。
静:安静。
白日长:白天感觉漫长。
少年:年轻人。
馀气习:残留的豪放习气。
棋酒:下棋和饮酒。
愧疏狂:感到自己过于随意。

鉴赏

这首宋末元初的诗《四月八日偕张菊村邓匪石洪乐闲游城西诸寺以山高水长分韵得长字》是陆文圭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游历城西寺庙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门外青山寺”,开门见山地点出环境的宁静和寺庙的所在,紧接着“西行半里强”则写出行程的距离,暗示了他们对清幽之地的向往。

“童分泉茗洁,僧供饭蔬香”两句,通过孩童分发洁净泉水泡制的茶和僧人提供的简单素食,展现了僧侣生活的质朴与清新,以及友情间的亲切互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地僻红尘静,心闲白日长”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喧嚣的环境带给诗人心灵的宁静,白日漫长也暗示了他们在寺庙中的悠闲时光。最后一句“少年馀气习,棋酒愧疏狂”,诗人自谦地说自己年轻时还有些放纵不羁,如今只能借棋酒来消磨时光,流露出淡淡的怀旧和自我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城西寺庙游历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过去时光的回味。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立斋挽诗

少日增庭秀,暮年山泽臞。

吟魂绕花竹,客泪洒江湖。

莫唱贞元曲,空遗洛社图。

绝怜埋片玉,幸喜产双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同善之仲实无逸游饮夜归分韵得星字

岁华摇落江头树,客子漂流海上萍。

尽染缁衣无复素,空留白眼为谁青。

对床便可供高卧,把酒何妨吊独醒。

太息此心徒炯炯,奈何余发已星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回途入玉晨观图经云周时太史郭真人宅周安得有真人哉有丹井养龙池白马老君瑞像在焉壁间刻林灵素尘字韵诗戏次二首(其二)

太虚自是隔凡尘,惟恨神霄事不真。

泥马空遗玄圣像,池鱼恐是小龙身。

久知天上仙官贵,不救山中道士贫。

旧宅固应存太史,徽称早已号真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回途入玉晨观图经云周时太史郭真人宅周安得有真人哉有丹井养龙池白马老君瑞像在焉壁间刻林灵素尘字韵诗戏次二首(其一)

洗净人间万斛尘,玉虚坛上夜朝真。

井深莫探丹泉髓,屋小难容老桧身。

符召得龙聊小戏,料分与鹤未全贫。

名山采药无空返,不见仙方见异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