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途入玉晨观图经云周时太史郭真人宅周安得有真人哉有丹井养龙池白马老君瑞像在焉壁间刻林灵素尘字韵诗戏次二首(其二)

太虚自是隔凡尘,惟恨神霄事不真。

泥马空遗玄圣像,池鱼恐是小龙身。

久知天上仙官贵,不救山中道士贫。

旧宅固应存太史,徽称早已号真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宇宙高远,自然隔绝世俗尘埃,只遗憾神霄之事难以置信。
泥塑的马匹空留着玄圣的形象,池塘中的鱼儿或许竟是小龙化身。
长久以来就知道天上的仙官尊贵无比,却无法解救山中贫困的道士。
旧居理应还保存着太史的遗迹,但那徽号早已成为真人的代称。

注释

太虚:指宇宙、天空。
凡尘:指世俗人间。
神霄:道教神话中的天庭。
事不真:指传说或神话的真实性。
泥马:指道教中的玄圣像,常以马的形象出现。
玄圣:道教中的尊神。
小龙身:可能指龙的化身或传说中的小仙。
仙官:天宫中的官员。
贵:尊贵。
道士:修炼道教的人。
贫:贫困。
旧宅:昔日的住宅或道观。
太史:古代官职,掌管天文历法。
徽称:象征身份的称号。
真人:道教对修行有成者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文圭游历玉晨观时的情景,感叹于太史郭真人的居所与传说中的仙人世界相隔,暗示了一种超凡与现实的对比。诗人提到“泥马空遗玄圣像”,暗指道教神话中老子骑青牛出关的故事,而“池鱼恐是小龙身”则借池塘之鱼寓言,表达对道教神秘色彩的想象。诗人感慨“久知天上仙官贵,不救山中道士贫”,流露出对仙人不济世的失望,同时也揭示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与现实人间疾苦的矛盾。

“旧宅固应存太史,徽称早已号真人”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太史身份的真实性,以及郭真人曾经的尊崇地位。最后以“徽称早已号真人”作结,点明题意,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已逝去的真人的敬仰和对道教文化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仙道传说与现实的落差,展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与人间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回途入玉晨观图经云周时太史郭真人宅周安得有真人哉有丹井养龙池白马老君瑞像在焉壁间刻林灵素尘字韵诗戏次二首(其一)

洗净人间万斛尘,玉虚坛上夜朝真。

井深莫探丹泉髓,屋小难容老桧身。

符召得龙聊小戏,料分与鹤未全贫。

名山采药无空返,不见仙方见异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有感三首(其三)

岁晚田园半已芜,缁尘衮衮落征途。

送穷不见昌黎富,乞巧翻成子厚愚。

瓿下早知嘲尚白,缶边何似醉呼乌。

鸢肩枉作常何客,只合新丰伴酒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有感三首(其二)

子美间关离乱际,尧夫生长太平年。

可怜橡栗天寒拾,不似莺花日晏眠。

忧乐在人均是命,盛衰有数总由天。

腐儒老矣无奇计,独立斜阳意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有感三首(其一)

场屋当年负隽声,白头牢落竟何成。

一生受用兔园册,千载应无麟阁名。

被服易招山鸟怪,题诗难学野狐精。

羊裘老弃渔滩上,印绶新加少傅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