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其一)

森森山上松,濯濯堂前柳。

颜色虽不殊,霜馀别妍丑。

君看射利子,荣悴俯仰中。

宁知堂前柳,不如山上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山上的松树和堂前的柳树,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植物在环境变化下的不同命运。诗人以“森森山上松,濯濯堂前柳”开篇,描绘了松树挺拔、柳树清新的景象。接着,“颜色虽不殊,霜馀别妍丑”一句,指出尽管两者在外观上相似,但在经历了霜雪之后,它们展现出不同的特质,暗示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差异性。

“君看射利子,荣悴俯仰中”这一句,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暗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在人生的起伏中,或荣或衰,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宁知堂前柳,不如山上松”则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强调了像山上松树那样,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自我,坚韧生长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自然界的物象,寓言人生,表达了对坚韧生命力的颂扬,以及对追求名利者命运无常的反思。

收录诗词(125)

程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为朱熹门人,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十四年又暂代石鼓书院山长,以宣扬朱子张子之学为要务,一时“士友云集,登其门者,如出晦庵之门”(清康熙《衡州府志》)。在衡期间留有题咏石鼓诗若干首,旧志收录4首。曾为衡阳花药山杜(甫)黄(庭坚)二公祠作记,并编纂首部《石鼓书院志》(后散失)。后任卢陵录参,以伪学去官。著有《克斋集》

  • 字:允夫
  • 籍贯: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
  • 生卒年:1184

相关古诗词

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其二)

学海失渊源,词林少根柢。

苏程百世师,遗书满天地。

遗书亦言尔,道岂言能传。

言外有妙处,万理常森然。

形式: 古风

张衡州南山寿芝

煌煌庆色金壶重,婉婉高枝儿臂拱。

团团更著线晕红,郁郁时看祥霭动。

使君少日抱奇才,可与斯世作楹栋。

黄堂坐啸晚方贵,急流引退心殊勇。

平生阴德只天知,寿骨巉然天所纵。

灵华更向寿宫出,和气疑与商山共。

翻嫌四老太多事,采掇辛勤走岩陇。

何如丘壑著胸中,静阅世氛如幻梦。

朝餐不用闲草木,夜气自有真铅汞。

殊祥坐使神物效,异卉不烦天女供。

闲中禅悦更寻源,闹里尘缘徐脱鞚。

从渠童子尚饶舌,强出松阴谈谷董。

要知无本是性宗,看我当机呈大用。

形式: 古风

过铅山望鹅湖峰次叔重韵

好山如高人,堂堂万夫杰。

岳立培塿中,千古磨不灭。

兹山虽未高,浓淡似妆抹。

树老樛枝重,石皴灵液洌。

登临恨未能,想像心已豁。

寄言山中客,慎勿厌幽绝。

君看名利途,黄尘涨日月。

形式: 古风

宿野人家追和韦斋韵

浇愁正赖一蕉叶,万虑洗空从兀兀。

投床便作碖䃂眠,不记来时石头滑。

茅家亦复有何好,门外澄江绿如鸭。

个中风味吾自知,赋诗归向儿曹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