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医郭显道

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

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

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

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赠医郭显道》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对医者郭显道的赞美与敬意。

首联“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以“小隐”描绘郭显道在嵩山隐居修行的情景,同时暗示其内心深处蕴藏的智慧与道德修养,如同万物归于自然的和谐状态,体现了他对医学知识的广泛涉猎和深刻理解。

颔联“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将郭显道比作狄仁杰和台孝威,前者是唐朝名臣,后者是东汉名士,以此赞扬郭显道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如同狄仁杰的忠诚与台孝威的高洁一样令人敬仰。

颈联“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进一步揭示了郭显道在医学上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他不仅关注眼前的治疗,还深思未来,探讨生命的养护之道,如同占卜中的新卦,预示着健康与福祉。

尾联“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以嵇康(中散)为例,嵇康是魏晋时期的音乐家、文学家,以其诗文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里将郭显道比作嵇康,意味着郭显道不仅在医学上有精深造诣,更在精神层面追求自由与真我,他的诗作中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如同回忆采薇般悠远而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郭显道的多维度赞美,不仅展示了其在医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也凸显了其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充满敬意与深情的作品。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焦彦昭失中子

相逢地下果何如,自谓情钟亦太愚。

未必珠能空老蚌,岂期玄不与童乌。

且怜商也无三罪,尚喜徐卿有二雏。

万事尽归天予夺,速宜收泪谢玄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读五代史

破却千金筑一台,折冲阃外望人才。

中原山岳河分断,塞上牛羊草引来。

西海正惊天狗堕,北人忽拥帝羓回。

犹怜仙掌英灵在,能把潼关闭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温轩

三尺枯桐膝上横,一弹洗尽绮罗尘。

芙蓉城里谁为主,姑射山前别有人。

云雨不侵行处梦,丹青难写醉时真。

早寻林下乘鸾侣,莫遣春温过却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索和长平诸诗友送行韵信笔奉呈君玉闰之资客中一笑(其一)

汉厦非无论道毡,自惭老去鬓皤然。

闲愁似海藏皮里,往事如风过耳边。

几度班荆谁与话,一朝倾盖□相怜。

柴门近日多来客,火速移床待孝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