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五代史

破却千金筑一台,折冲阃外望人才。

中原山岳河分断,塞上牛羊草引来。

西海正惊天狗堕,北人忽拥帝羓回。

犹怜仙掌英灵在,能把潼关闭不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读五代史》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人物的深刻感慨。

首联“破却千金筑一台,折冲阃外望人才”描绘了历史中英雄人物不畏艰难,不惜重金,以求得杰出人才辅助自己,共同抵御外敌,维护国家安定的情景。这里“台”可能象征着权力的中心或英雄的居所,“折冲”则意味着在外交或军事上挫败敌人,展现了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颔联“中原山岳河分断,塞上牛羊草引来”描述了历史上的地理特征和民族迁徙的景象。中原地区山川壮丽,河流纵横,而边塞地区则以放牧为生,牛羊成群。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对比,暗示了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历史变迁,同时也隐含了民族融合与冲突的主题。

颈联“西海正惊天狗堕,北人忽拥帝羓回”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描述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天狗堕”可能指的是某种自然灾害或神秘事件,而“帝羓回”则可能是对某个重要人物死亡的隐喻,暗示了权力更迭或历史转折的剧烈性。这两句通过奇特的意象,展现了历史的不可预测性和戏剧性。

尾联“犹怜仙掌英灵在,能把潼关闭不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中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仙掌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英雄的英灵或历史的记忆,而潼关则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诗人想象即使英雄已逝,他们的精神仍然能够守护这片土地,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体现了对英雄主义和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英雄主义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怀念,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春温轩

三尺枯桐膝上横,一弹洗尽绮罗尘。

芙蓉城里谁为主,姑射山前别有人。

云雨不侵行处梦,丹青难写醉时真。

早寻林下乘鸾侣,莫遣春温过却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索和长平诸诗友送行韵信笔奉呈君玉闰之资客中一笑(其一)

汉厦非无论道毡,自惭老去鬓皤然。

闲愁似海藏皮里,往事如风过耳边。

几度班荆谁与话,一朝倾盖□相怜。

柴门近日多来客,火速移床待孝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索和长平诸诗友送行韵信笔奉呈君玉闰之资客中一笑(其二)

青春人物正当时,咫尺云天快乐披。

相见便如胶漆密,此行还似筈弦离。

方传细柳将军令,或赋甘棠召伯诗。

待得一朝公事了,联镳西去未为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索和长平诸诗友送行韵信笔奉呈君玉闰之资客中一笑(其三)

此身莫辄犯针毡,只合浮沉委自然。

久堕风波人海里,暂依云汉使星边。

斗升乞活真堪笑,青紫归耕亦可怜。

早晚皇家重名器,著鞭当在祖生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