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五)

东入黄河水,茫茫汎纡直。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

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向东流入黄河的水,浩渺无边且蜿蜒曲折。
向北远望太行山,巍峨耸立几乎遮住半边天色。
山河相互映衬,深浅难测其详。
自古以来,就有贤能之人,但他们相遇却不相识。

注释

黄河:中国北方的大河,象征着历史和文明的传承。
汎纡直:形容水流曲折,蜿蜒。
太行山:中国著名的山脉,位于华北地区。
峨峨半天色:形容山势高峻,几乎遮住天空的一半。
相映带:互相映衬,形成美丽的景色。
贤才:指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
不相识:尽管才华横溢,但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能相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开篇“东入黄河水,茫茫汎纡直”描述了黄河宽广的水面和蜿蜒曲折的流向,给人以浩瀚无边之感。接着,“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则是诗人仰望巍峨雄伟的太行山脉,山势如同巨人挺立于天地之间,气势磅礴。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这一句,则表达了自然景观之美与奥秘。山川交织,既有视觉上的层次感,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深邃情怀的探索和敬畏之心。

最后,“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尽管古往今来,这一路上曾经走过许多贤能之士,但他们之间的交集却如同过客,不留痕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一种超然态度。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六)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

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骛。

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

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

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形式: 古风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七)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

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

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

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