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这条河川多么辽阔,云雾和沙粒难以分辨前后。
古老的堤坝面对着河边,茂密的树林从淇水口延伸出来。
独自一人行走并非我所愿,朝东的方向我已经走了很久。
忧虑涌上心头,谁能理解我的心情?暂且借酒浇愁。

注释

兹川:这条河川。
悠邈:辽阔。
云沙:云雾和沙粒。
无前后:难以分辨。
古堰:古老的堤坝。
河壖:河边。
长林:茂密的树林。
淇口:淇水口。
独行:独自一人行走。
非吾意:并非我所愿。
东向:朝东。
日已久:已经很久。
忧来:忧虑涌上。
谁得知:谁能理解。
且酌:暂且。
尊中酒:杯中的酒。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象和表达游子怀念之情的诗。诗人以自淇涉黄河途中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独行异乡、日暮思深的情感。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开篇即以广阔的河川和连绵不绝的云沙作为画面,让人感到空间的辽阔与时间的漫长。

"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这里描写的是古老的堤岸与河流相对峙立,以及延伸至远方的林木和河水的交汇处。通过这样的景物,更凸显了诗人行走于此的孤独感。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诗人表达了自己并不愿意独自旅行,但现实却是不得不面对。太阳已经偏西,时间在悄然流逝,这增添了一丝急迫和无奈。

"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最后两句转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寂寞。在这种情绪下,他选择暂时忘却烦恼,独自品味杯中的美酒。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悲凉和深远的怀念,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一)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

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二)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