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庐山道中作

早踏丹枫路,西风禾豆乾。

鸣榔秋水阔,击漂晓溪寒。

短褐宜扶杖,长涂懒据鞍。

却思冬后景,黄菊压栏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清晨走在红叶铺满的小路上,西风吹过,稻谷豆类已干。
秋水波涛声中传来木桹敲击声,早晨的溪流显得寒冷而清澈。
穿着简朴的衣服,更适合拄着拐杖行走,长途旅行则懒于骑马。
回想起冬天之后的景色,黄色的菊花盛开,压满了篱笆栏杆。

注释

丹枫:红叶。
西风:秋风。
禾豆乾:稻谷豆类已干。
鸣榔:木桹敲击声。
晓溪:早晨的溪流。
短褐:简朴的衣服。
扶杖:拄着拐杖。
长涂:长途旅行。
据鞍:骑马。
冬后景:冬天之后的景色。
黄菊:黄色的菊花。
压栏干:盛开压满篱笆栏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曹勋在秋季游历庐山时的情景。首句"早踏丹枫路",展现了清晨时分走在红叶满径的小路上,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西风禾豆乾",进一步点明季节,西风吹过,田间的豆类作物已经干燥,显示出秋季的丰收和凉意。

"鸣榔秋水阔",通过"鸣榔"(古人出行时敲打木棒发出声音,用于驱赶野兽或指引方向)和"秋水阔",描绘了开阔的水面和深秋的辽远,给人以空间的开阔感。"击漂晓溪寒",则写出了早晨溪流的清凉,暗示旅途的艰辛与早起的清冷。

"短褐宜扶杖",诗人身着简朴的衣服,选择拄杖而行,体现了他的老态和对步行的偏好,也暗含了对自然的亲近。"长涂懒据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长途骑行的厌倦,更愿意悠然步行。

最后两句"却思冬后景,黄菊压栏干",诗人想象冬季之后,菊花盛开的景象,虽然现在是秋天,但心中已期待着冬日的温暖。这句寓言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以及对庐山四季景色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游庐山时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游惠山

旧约溪山拄瘦筇,踏云渐听短长钟。

山腰古佛閟金殿,石眼细泉喷玉龙。

欲濯泠泠终日水,且临楚楚一庭松。

知公弭节期游胜,看取诗来阮仲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答赵周卿

柴扃小隐二林间,德有邻兮迹遂安。

天派发源公隽秀,客情催老我蹒跚。

松留日脚秋烟薄,塔响风銮夜月寒。

颇喜笑谈皆自在,兵戈聚首盖良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腊日谢仰上人惠兰

未觉光风转朔云,深窗乍见意增新。

欲先楚客传清些,未放江梅占早春。

自许幽香传窈窕,更烦白足下嶙峋。

为君抖擞烦襟看,要是都无一点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谢杨监丞雪中送羊羔酒

朝回六出势飞浮,历乱初看积瓦沟。

漫以郢人歌白雪,曲烦从事到青州。

因知洗吻羊肪滑,可但倾肠鼠腹休。

纸帐熏炉今已矣,解嘲得免继前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