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胡舍人见唁

西垣阁老号文雄,辞体能兼两汉风。

绛帐旧生虽授学,灞陵归将已无功。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西垣阁老以文才著称,他的文章风格兼容两汉之风。
他在讲堂传授学问的老学生,虽然曾受教于此,但回归后已无建树。
校对文章不拘于地位高低,评价文学才华向来公正平实。
他并不遗憾早朝时秋雨急促,仍然在大明宫陪伴群臣共事。

注释

西垣阁老:指朝廷中的高官,这里指文雄。
兼两汉风:指文章风格融合了汉代的雄浑与唐代的典雅。
绛帐:古时讲堂的代称,此处指文雄的讲学之地。
赋分:此处指文学才华的评价。
鸳鹭:比喻朝廷官员,因鸳鹭皆为高贵鸟类。
大明宫:唐朝皇宫,象征着权力中心。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诗以"依韵和胡舍人见唁"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哀悼之情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首句"西垣阁老号文雄",赞誉了胡舍人作为西垣阁老的文才出众,被誉为文坛豪杰。接下来的"辞体能兼两汉风",进一步强调其文学造诣深厚,能融汇汉代文章的风格。

"绛帐旧生虽授学",回忆了胡舍人在讲学授业的时光,暗示其教育之功。然而,"灞陵归将已无功"又转折道出友人归乡后似乎未能实现预期的功业,流露出一丝惋惜。

"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诗人以校对文章的视角,表达对友人境遇的客观评价,认为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局限。最后两句"不恨早朝秋雨急,犹陪鸳鹭大明宫",以秋雨急促的早朝场景,象征友人虽然遭遇不幸,但仍保持着对朝廷的忠诚,陪伴在大明宫的群臣之中,显示出对友人的敬意和安慰。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哀悼,也寓含着对友人品德和才华的肯定,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深情与哲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原甫月夜独酌

月下马蹄休扰扰,夜凉虫响竞嚣嚣。

一杯独饮愁何有,孤榻无人膝自摇。

北斗柄高天渐转,小冠簪冷发微凋。

谁知静对颓然影,竟夕幽怀岂易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依韵和原甫对月见邀不至

每爱孔北海,樽中常不空。

今无酒与客,唯有月兼风。

远色曾何隔,微凉亦已同。

更期三五夕,静坐接谈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依韵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

月落西楼露气寒,大明将谒望清班。

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

入仗采旗开日月,在庭公衮俨云山。

我惭一似朝宗水,亦得随流到海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九)昆山

陆氏几世祖,葬此生令名。

犹如产美璞,遂尔传嘉声。

寒岩畜奇秀,源水日东倾。

何言千载间,二子不更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