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原甫月夜独酌

月下马蹄休扰扰,夜凉虫响竞嚣嚣。

一杯独饮愁何有,孤榻无人膝自摇。

北斗柄高天渐转,小冠簪冷发微凋。

谁知静对颓然影,竟夕幽怀岂易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月光下马蹄声请不要惊扰,夜晚凉意中虫鸣声此起彼伏。
独自饮酒怎能解忧愁,空床无人,只有膝盖在独自摇晃。
北斗七星高悬,夜色渐深,我头上的小冠也显得冷清,头发微微斑白。
又有谁知道,我静静面对孤独的身影,整夜的幽深情怀怎能轻易排遣。

注释

月下:月光下。
马蹄:马蹄声。
休:请不要。
扰扰:惊扰。
夜凉:夜晚凉意。
虫响:虫鸣声。
嚣嚣:此起彼伏。
一杯:独自。
独饮:饮酒。
愁:忧愁。
何有:怎能。
孤榻:空床。
无人:无伴。
膝自摇:膝盖独自摇晃。
北斗:北斗七星。
柄高:高悬。
天渐转:夜色渐深。
小冠:头上的小冠。
簪冷:显得冷清。
发微凋:头发微微斑白。
颓然:孤独。
影:身影。
幽怀:幽深情怀。
岂易聊:怎能轻易排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原甫月夜独酌》,描绘了月夜独酌时的寂静与孤独情境。首句“月下马蹄休扰扰”,以马蹄声的停止反衬夜晚的宁静,月光下无人打扰的清幽。次句“夜凉虫响竞嚣嚣”,通过虫鸣声的热闹,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一杯独饮愁何有”,诗人借酒浇愁,然而即使独自饮酒,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愁绪。接着,“孤榻无人膝自摇”写出了诗人独坐床榻,膝头无伴,只有孤独感在心头涌动。

“北斗柄高天渐转”,诗人抬头望向星空,北斗七星高悬,时间悄然流逝,更显其孤独无依。最后一句“谁知静对颓然影,竟夕幽怀岂易聊”,诗人独自面对自己的影子,整夜沉浸在深深的思绪中,内心的幽深情怀难以排遣。

整首诗通过月夜、虫鸣、独酌、星辰等意象,展现了诗人月夜独酌时的孤寂心境,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深感慨。梅尧臣的诗歌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原甫对月见邀不至

每爱孔北海,樽中常不空。

今无酒与客,唯有月兼风。

远色曾何隔,微凉亦已同。

更期三五夕,静坐接谈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依韵和原甫早赴紫宸朝待旦假寐

月落西楼露气寒,大明将谒望清班。

烛房犹照衣冠上,漏舍欲为鱼鸟间。

入仗采旗开日月,在庭公衮俨云山。

我惭一似朝宗水,亦得随流到海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九)昆山

陆氏几世祖,葬此生令名。

犹如产美璞,遂尔传嘉声。

寒岩畜奇秀,源水日东倾。

何言千载间,二子不更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依韵和载阳郊外

近隰葱茏曙,惊乌睥睨啼。

日光林杪动,吹骑管中嘶。

路绕寒原古,烟横远戍迷。

今来异宾孟,谁复叹雄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