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制帅(其一)

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

孤峰宁久驻,半岭敢求安。

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

川原忽开豁,歧路正平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只有竭尽全力攀登,才会明白前行的艰辛。
独自站立在高峰,怎肯长久停留,半山腰也不敢轻易求安稳。
极目远望,视野可达千里之外,内心忧虑如百般辛酸。
突然间,眼前的大地开阔,歧路展现眼前,平坦而清晰。

注释

登山力:登山的力气。
孤峰:独立的山峰。
宁:岂肯。
久驻:长久停留。
半岭:半山腰。
敢:敢于。
求安:寻求安稳。
远目:远望。
穷:达到尽头。
危肠:焦虑的心情。
开豁:开阔。
歧路:岔路口。
正平端:正好平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的艰难历程和心路历程。"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表达了攀登之不易,是对前行困难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隐含着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持与努力。

"孤峰宁久驻,半岭敢求安"则透露出诗人在险峻山路上的停留和寻求一丝平安的心态。"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展现了诗人眼界的开阔与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的“危肠”指的是心中的忧虑与痛楚。

最后两句"川原忽开豁,歧路正平端"则描绘了一种突破重围后的豁然开朗和心灵的平静。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山川的险峻奇丽,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从艰辛到达观景点后获得的豁达与平静。

这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通过描写山行的过程,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精神境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再和制帅(其六)

圣主不忘远,惠怀尧所难。

如何吾所部,疲瘵未全安。

诏条少宣布,牒诉多悲酸。

抚节夜长叹,忧惭非一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同年十人会于湖上巫子先拘台制不来有诗次韵

曲江一散各西东,杯酒重来气尚雄。

才薄愧参龙虎榜,会难常叹马牛风。

弟兄半已颠毛白,宾主休辞醉颊红。

底事坐中犹未乐,车公不遂一尊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同庞彦才晚酌于涵翠轩

登临到处久徘徊,水色山光滚滚来。

百顷烟村抱城郭,数峰云水拥楼台。

千篇取足诗材剩,万轴横陈画笥开。

清兴穷探犹未厌,更投涵翠举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同诸乡人泛临安西湖

短棹夷犹处,湖平酒满觞。

荷深迷去路,波浅涩归航。

落日山头暗,西风水面凉。

今朝一尊共,相对恍江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