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彭将军云中觐兄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韝。

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

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名为《送彭将军云中觐兄》。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勇猛将领的赞美和对其英勇战绩的期待。

"闻说苍鹰守,今朝欲下韝。因令白马将,兼道觅封侯。" 这几句描绘了一位威武的将军即将出征的情景。苍鹰守和白马将都是用来形容将军英勇的象征,而“下韝”则暗示着战争的紧迫感,表明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略地关山冷,防河雨雪稠。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 这段落形容了边塞的严寒和将士们英勇作战的情景。“略地”指的是简短地勘察地势,“关山冷”则描绘出边塞的荒凉与严寒。“防河雨雪稠”则是对战争环境的一种形容,表明战争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接下来的“翻弓骋猿臂,承箭惜貂裘”则具体描写了战士们在战斗中的英勇姿态。

"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 这几句表达了将士们深明大义、誓死效忠的决心。“设伏军谋密”表明他们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而“坑降塞邑愁”则是对战争胜利后对敌人严厉处置的情感描写。最后,“报恩唯有死,莫使汉家羞”则是将士们誓要用生命来保护国家、为国捐躯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对将军出征场景和士兵英勇作战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战争严酷环境和深明大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边塞将士们在艰苦条件下为了国家安全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

争路忽摧车,沈钩未得鱼。

结交唯我少,丧旧自君初。

谏草文难似,围棋智不如。

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

地闭滕公宅,山荒谢客庐。

歼良从此恨,福善竟成虚。

酿酒多同醉,烹鸡或取馀。

阮咸虽永别,岂共仲容疏。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暮雨风吹尽,东池一夜凉。

伏流回弱荇,明月入垂杨。

石竹閒开碧,蔷薇暗吐黄。

倚琴看鹤舞,摇扇引桐香。

旧笋方辞箨,新莲未满房。

林幽花晚发,地远草先长。

抚枕愁华鬓,凭栏想故乡。

露馀清汉直,云卷白榆行。

惊鹊仍依树,游鱼不过粱。

系舟偏忆戴,炊黍愿期张。

末路还思借,前恩讵敢忘。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众病婴公干,群忧集孝璋。

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有谋皆轗轲,非病亦迟回。

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

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

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雪夜寻太白道士

雪路夜朦胧,寻师杏树东。

石坛连竹静,醮火照山红。

再拜开金箓,焚香使玉童。

篷瀛三岛至,天地一壶通。

别客曾留药,逢舟或借风。

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

过洞偏回首,登门未发蒙。

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