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有谋皆轗轲,非病亦迟回。

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

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

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

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

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有智谋的人都遭遇困顿,即使无病也感到徘徊不前。
壮志逐年衰退,时光每天都在催促衰老。
回归山林的愿望比不上陪伴,到达朝廷又没有引荐人。
退隐山林是我长久的打算,微小的官职只适合我这样的低才。
诗人深知何逊的才华,居士则另有所长,如同宗雷一般。
足迹在尘世中隐藏,书信却从山谷间传来。
药园被鹿蹄踏过,山涧小屋常被猿猴打开。
野鹤筑巢于云洞,游龟爬过水边的青苔。
新的欢乐容易失去,旧有的思念深沉难以言表。
我有自己的归期,无需你用劫灰来预示未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与其山中道友之间的情谊和相互的思念。开篇“有谋皆轗载,非病亦迟回”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会面的遗憾。“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则透露出词人对于岁月匆匆、壮志难酬的感慨。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回归自然山水中时依然无法与友人相聚的孤独感受。紧接着,“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则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嘲,虽然身居高位,但能力平平,且职位不显。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中,词人提及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分别后各自继续自己的道路。下文“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则是对友人给予的信件的期待和珍视。

接下来,“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与生灵共存的宁静生活。紧接着,“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自然之中的和谐。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表达了对旧日情深难以割舍的复杂情感。而最后,“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则是词人对朋友的鼓励与期待,希望对方能够珍惜时间,等待着彼此重逢之日。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和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远方道友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雪夜寻太白道士

雪路夜朦胧,寻师杏树东。

石坛连竹静,醮火照山红。

再拜开金箓,焚香使玉童。

篷瀛三岛至,天地一壶通。

别客曾留药,逢舟或借风。

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

过洞偏回首,登门未发蒙。

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酬丘拱外甥览余旧文见寄

丘迟本才子,始冠即周旋。

舅乏郤鉴爱,君如卫玠贤。

礼将金友等,情向玉人偏。

鄙俗那劳似,龙钟却要怜。

投砖聊取笑,赠绮一何妍。

野坐临黄菊,溪行踏绿钱。

岩高云反下,洞黑水潜穿。

僻岭猿偷栗,枯池雁唼莲。

身居霞外寺,思发月明田。

犹恨萦尘网,昏昏过几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赠岐山姜明府

昨夜闻山雨,归心便似迟。

几回惊叶落,即到白头时。

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

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谢客才为别,陶公已见思。

非关口腹累,自是雪霜姿。

酿酒栽黄菊,炊粳折绿葵。

山河方入望,风日正宜诗。

牧竖寒骑马,边烽晚立旗。

兰凋犹有气,柳脆不成丝。

别后如相问,高僧知所之。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九日赠司空文明

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

长来逢九日,难与菊花别。

摘却正开花,暂言花未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