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耕者戮力地,龙虎曾角逐。
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
昔日望夷宫,是处寻桑谷。
汉祖竟为龙,赵高徒指鹿。
当时行路人,已合伤心目。
汉祚又千年,秦原草还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濆的《秦原览古》,通过对历史现场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无尽的哀思。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过去英雄辈出的怀念,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感叹。
首句“耕者戮力地”描绘了一幅农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情景,通过“龙虎曾角逐”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到古代英雄们在这片土地上激战的场面,这里不仅是农业耕耘之地,也是历史战争的见证。
紧接着,“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诗人用“火德”指代炎帝神农氏,象征着古人的智慧和文明;而“夜逢蛇母哭”则让人联想起了历史上的悲剧与传说故事,这里的“蛇母”或许是某种历史事件的隐喻,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哀伤。
接下来的“昔日望夷宫,是处寻桑谷”,诗人通过眺望古代遗迹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里的“夷宫”与“桑谷”都是历史地名,象征着往日繁华与今日荒凉之间的对比。
中间两句“汉祖竟为龙,赵高徒指鹿”,则是直接点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两个事件:一是刘邦被封为汉高祖,其后代成为龙脉;二是赵高指鹿为马,以此隐喻权臣篡位、弄权的情况。这里诗人通过这两大历史事件,强调了历史发展的无常与变迁。
最后,“当时行路人,已合伤心目”,则表达了当时过往之人的感受,他们对于眼前的历史遗迹和变迁无情的心境深有同感。随后“汉祚又千年,秦原草还绿”的两句,则是诗人对汉朝繁华已逝、秦地荒凉中自然景观依旧的抒发。这不仅是对历史长河中生命消亡与生长轮回的感慨,也是对时间无情流转和自然永恒主题的深刻体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原古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沉淀、哀伤情怀和哲理思考的画面,是一篇集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怀于一身的佳作。
不详
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
素娥哭新冢,樵柯鸣柔桑。
田父引黄犬,寻狐上高冈。
坟前呼犬归,不知头似霜。
会稽山上云,化作越溪人。
枉破吴王国,徒为西子身。
江边浣纱伴,黄金扼双腕。
倏忽不相期,思倾赵飞燕。
妾家基业薄,空有如花面。
嫁尽绿窗人,独自盘金线。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