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原览古

耕者戮力地,龙虎曾角逐。

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

昔日望夷宫,是处寻桑谷。

汉祖竟为龙,赵高徒指鹿。

当时行路人,已合伤心目。

汉祚又千年,秦原草还绿。

形式: 古风

翻译

农夫们在田间奋力劳作,这里曾是龙争虎斗的战场。
预示着火德将要兴盛,夜晚却听到蛇母的哭泣声。
回想过去的望夷宫,那里人们寻找着桑树和谷物的奇迹。
汉高祖终成真龙天子,而赵高只是指鹿为马的奸臣。
那时候的过路之人,目睹此景也不禁心生悲凉。
汉朝的国运延续了千年,秦朝的荒原上草木依旧绿意盎然。

注释

耕者:农民。
戮力:尽力,努力。
地:土地,此指战场。
龙虎:比喻势力强大的对手。
曾:曾经。
角逐:竞争,争夺。
火德:古代以五行为政治理论,火德象征光明与兴盛。
道将亨:道路将要顺畅,预示好运来临。
夜:夜晚。
逢:遇到。
蛇母:可能指神话中的角色,具体象征意义不详,此处或寓意不幸。
哭:哭泣,哀嚎。
昔日:往日,从前。
望夷宫:古宫殿名,代指旧时皇权之地。
是处:到处,处处。
寻:寻找。
桑谷:桑树和谷物,可能象征繁荣或特定的吉兆。
汉祖:指汉高祖刘邦。
竟:最终。
为龙:成为皇帝,比喻成龙。
赵高:秦朝末年权臣,以奸诈著称。
徒:只,仅仅。
指鹿: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当时:在那个时候。
行路人:过路的人,泛指普通人。
已合:已经应该,理应。
伤心目:使眼睛(心灵)感到悲伤。
汉祚:汉朝的国运。
又:再,又。
千年:形容时间长,不一定确指。
秦原:秦朝的地域,此指历史遗迹。
草还绿:草木依然茂盛,象征历史变迁但自然永恒。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于濆的《秦原览古》,通过对历史现场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无尽的哀思。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过去英雄辈出的怀念,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感叹。

首句“耕者戮力地”描绘了一幅农民在土地上辛勤劳作的情景,通过“龙虎曾角逐”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到古代英雄们在这片土地上激战的场面,这里不仅是农业耕耘之地,也是历史战争的见证。

紧接着,“火德道将亨”、“夜逢蛇母哭”,诗人用“火德”指代炎帝神农氏,象征着古人的智慧和文明;而“夜逢蛇母哭”则让人联想起了历史上的悲剧与传说故事,这里的“蛇母”或许是某种历史事件的隐喻,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哀伤。

接下来的“昔日望夷宫,是处寻桑谷”,诗人通过眺望古代遗迹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里的“夷宫”与“桑谷”都是历史地名,象征着往日繁华与今日荒凉之间的对比。

中间两句“汉祖竟为龙,赵高徒指鹿”,则是直接点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两个事件:一是刘邦被封为汉高祖,其后代成为龙脉;二是赵高指鹿为马,以此隐喻权臣篡位、弄权的情况。这里诗人通过这两大历史事件,强调了历史发展的无常与变迁。

最后,“当时行路人,已合伤心目”,则表达了当时过往之人的感受,他们对于眼前的历史遗迹和变迁无情的心境深有同感。随后“汉祚又千年,秦原草还绿”的两句,则是诗人对汉朝繁华已逝、秦地荒凉中自然景观依旧的抒发。这不仅是对历史长河中生命消亡与生长轮回的感慨,也是对时间无情流转和自然永恒主题的深刻体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原古地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沉淀、哀伤情怀和哲理思考的画面,是一篇集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怀于一身的佳作。

收录诗词(42)

于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子漪
  • 生卒年:约876年前后

相关古诗词

野蚕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形式: 古风

寒食

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

素娥哭新冢,樵柯鸣柔桑。

田父引黄犬,寻狐上高冈。

坟前呼犬归,不知头似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越溪女

会稽山上云,化作越溪人。

枉破吴王国,徒为西子身。

江边浣纱伴,黄金扼双腕。

倏忽不相期,思倾赵飞燕。

妾家基业薄,空有如花面。

嫁尽绿窗人,独自盘金线。

形式: 古风

塞下曲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