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形式: 古风

翻译

野蚕吃着青绿的桑叶,吐出的丝也能织成茧。
它们虽对世人无功,却也像在偷享温饱,有何不同。
我希望能平均分配这些丝,都变成给寒冷者的衣服。

注释

野蚕:野生的蚕,非人工饲养。
青桑:嫩绿的桑叶,蚕的食物。
成茧:蚕吐丝后形成的蚕茧。
无功:没有贡献。
及生人:惠及世人。
何异:有什么不同。
偷饱暖:暗自享受饱暖的生活。
均尔丝:平均分配这些丝。
化为:变成。
寒者衣:给寒冷的人做的衣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野蚕(一种生活在田野的蚕类昆虫)食用青桑叶并吐丝自织茧房的情景。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现象,表达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觉得这些小生物虽然没有直接为人类做出贡献,但它们的行为也颇有意义,至少它们的丝可以转化为衣物温暖那些寒冷之人。

诗中的意象丰富,野蚕吃桑叶、吐丝织茧,展现了生命力和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无功及生人"一句表明野蚕并非直接对人类有益,但"何异偷饱暖"则指出它们也像那些贪图安逸的人类一样,只为自己积累温暖。最后两句"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则是诗人发出的美好祝愿,希望野蚕的丝能转变成衣服,为那些受寒之人带来温暖。

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界生灵的独立与贡献,也反映出了诗人对社会弱者的关怀和对自然生命价值的认同。

收录诗词(42)

于濆(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子漪
  • 生卒年:约876年前后

相关古诗词

寒食

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

素娥哭新冢,樵柯鸣柔桑。

田父引黄犬,寻狐上高冈。

坟前呼犬归,不知头似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越溪女

会稽山上云,化作越溪人。

枉破吴王国,徒为西子身。

江边浣纱伴,黄金扼双腕。

倏忽不相期,思倾赵飞燕。

妾家基业薄,空有如花面。

嫁尽绿窗人,独自盘金线。

形式: 古风

塞下曲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

形式: 古风

感怀

采薇易为山,何必登首阳。

濯缨易为水,何必泛沧浪。

贵崇已难慕,谄笑何所长。

东堂桂欲空,犹有收萤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