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病中游虎跑泉僧舍二首(其二)

涧谷新晴草木香,野情萧散自生凉。

雨添山色翠将溜,日转松阴晚更长。

病客独来唯有睡,游僧相见亦它方。

还家烦热都消尽,不信医王与药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山涧雨后空气清新,草木散发出香气,野外的氛围宁静而闲适,自然带来凉意。
雨水使山色更加翠绿,仿佛水流般流淌;太阳西下,松树下的阴影变得更长了。
病人独自前来,只有睡眠相伴;偶遇游方僧人,他们也不在此地。
回到家中,所有的烦恼和炎热都消失了,我不再相信需要用药物或医生来治疗。

注释

涧谷:山谷。
新晴:雨后放晴。
草木香:草木散发香气。
野情:野外的情趣。
萧散:宁静闲适。
溜:流动。
转:移动。
松阴:松树下的阴凉。
晚更长:傍晚时分更长。
病客:病人。
唯有睡:只有睡眠。
它方:他处。
烦热:烦恼和炎热。
消尽:消失。
医王:医术高超的人。
药尝:用药治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描绘了雨后山涧清新、自然凉意的画面。首句"涧谷新晴草木香"写出了雨后涧谷的清新气息和草木的芬芳,展现了初晴后的生机盎然。"野情萧散自生凉"则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感受到自然带来的清凉。

接下来两句"雨添山色翠将溜,日转松阴晚更长"进一步描绘了山色因雨水而更加翠绿,阳光透过松树投下的阴影在傍晚显得更为悠长,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病客独来唯有睡,游僧相见亦它方"反映出诗人作为病客,此刻只有睡眠相伴,偶遇游僧也是他乡之客,流露出孤独与闲暇之情。

最后两句"还家烦热都消尽,不信医王与药尝"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中,身心的疲惫和烦热都因为这番自然之游而消解,甚至认为无需药物治疗,自然的疗效更胜一筹。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传达出对自然疗愈力量的赞美,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寄眉守黎希声

眼看狂澜倒百川,孤根漂荡水无边。

思家松菊荒三径,回首讴歌沸二天。

簿领沉迷催我老,春秋废格累公贤。

邻居屈指今谁在,一念伤心十五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子瞻游富阳普照寺

尘埃日已远,斗薮更无馀。

寺到逢门入,诗成信手书。

山深僧自乐,路远客终疏。

访尽前朝景,它年一告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子瞻赋雪二首(其二)

点缀偏工乱鹄鸦,淹留欲解恼船车。

乘春已觉矜馀力,骋巧时能作细花。

僵雁堕鸱谁得罪,败墙破壁若为家。

天公爱物遥怜汝,应是门前守夜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压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