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曲招饮添岁酒

江流东去不复回,青春白发长相催。

郊墟浑似桃源洞,千树万树桃花开。

日月行天如转毂,江南一夜蘼芜绿。

却教沉饮共忘年,床头贮酒三千斛。

一径蓬蒿寄此身,田庐鸡犬日纷纷。

不识醉乡更何处,夜扪南斗披衡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时光流转、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的交织。首句“江流东去不复回”以长江东流的形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接着,“青春白发长相催”则将这种感慨具体化为个人经历,青春与白发并存,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循环与衰老的过程。

“郊墟浑似桃源洞,千树万树桃花开”两句,运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充满生机与美好的隐逸氛围。桃花盛开的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日月行天如转毂,江南一夜蘼芜绿”描绘了时间的快速流转,如同车轮转动般不可阻挡,而江南一夜之间,蘼芜(一种植物)便绿意盎然,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变化无常。

“却教沉饮共忘年,床头贮酒三千斛”则体现了诗人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年龄,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命无常时的一种自我调适方式。

最后,“一径蓬蒿寄此身,田庐鸡犬日纷纷”描述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足。“不识醉乡更何处,夜扪南斗披衡云”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醉乡不仅指饮酒的乐土,更是心灵的归宿,诗人通过触摸星辰,寻找心灵的寄托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时间、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390)

庞尚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七十春游歌赠刘山人

人生七十能几时,韶华过眼如飙飞。

出门两手拥日月,清光万里常相随。

壮年早负桑弧志,阊阖排云谒青帝。

至今吹剑斗牛寒,遨游肯厌貂裘敝。

挂冠航海涉鲸波,苏门长啸南山阿。

古人会意各自适,如君所得良更多。

一年一度青春好,白发催人容易老。

蓬莱石室近如何,閒庭且对濂溪草。

形式: 古风

挽同年孟玒唐中丞

十载长安共明月,归来独钓沧洲雪。

君从何处驾梯航,鲸海龙山非故乡。

悲歌万点英雄泪,愁对西风洒白杨。

形式: 古风

木棉行

槎牙古树海天涯,长与东风竞岁华。

翻见白头人易老,独留疏影傲烟霞。

昔年自幸栽培早,岁月几何今合抱。

仰看皮骨正苍苍,肯随樗栎同枯槁。

托身不入百花丛,屹立乾坤秋复冬。

雪里奇葩千万簇,春来云锦烧天红。

繁华尽付风尘外,惟有丹心长不改。

纷纷百卉竞销沉,姚黄魏紫今谁在。

飞絮漫天东复西,零落残红逐马蹄。

片片直随流水远,渔人争讶武陵溪。

君不见园陵多植冬青树,森森丛棘知何处。

又不见柏梁高架承露台,金茎露冷旋成灰。

何如深根著南土,长年饱历冰霜苦。

参天咫尺日月光,肯为人间作栋梁。

形式: 古风

卧游罗浮和卢方伯

曾拟罗浮访列仙,风烟缥缈石楼前。

林亭丹灶知何在,欲问当年葛稚川。

俯仰天吴如咫尺,万里乾坤悬几席。

黄龙洞口驾飞云,四百峰头生羽翼。

沧海瀰漫东复东,三更日出海波红。

枕书高望扶桑顶,咫尺天河有路通。

参差台殿曾游处,鹿鸣涧底闻人语。

捲帘飞瀑昼生寒,朱明草木多风雨。

谁是名山真主人,蓬莱阁上好寻真。

神游八极清风远,壶里同收天下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