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中瓶花吹落案间探韵得变字遂成二首(其二)

一般落红作春殿,不向树底向溪砚。

花神应是好文雅,笔公墨君邀缱绻。

如眠似起意韵骄,石床作枕藤纹荐。

谁言陌上少残芳,不衬马蹄扑人面。

岂特花开有高低,花谢亦自分贵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瓶花为题,描绘了花落于案间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与文人的关系,以及花落后的不同景象和寓意。

首句“一般落红作春殿”,以“落红”比喻花瓣,将花瓣比作春日宫殿中的装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花瓣在春天凋零时的美丽与哀愁。

接着,“不向树底向溪砚”,转折之处,诗人将花瓣的去向从树底转向溪砚,暗示花瓣虽已凋零,却并未失去其价值,而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文人创作的灵感来源,与笔墨相邀,共同创造艺术之美。

“花神应是好文雅,笔公墨君邀缱绻”,进一步深化了花与文人的关系,将花神拟人化,赋予其对文雅的喜好,同时强调了笔墨在创作中的重要性,它们与花神一同邀请文人共赴艺术的盛宴。

“如眠似起意韵骄,石床作枕藤纹荐”,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花瓣的状态比作半睡半醒,充满韵味,仿佛在石床上以藤纹垫作为枕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谁言陌上少残芳,不衬马蹄扑人面”,诗人反问,即使是在荒凉的路上,也并非没有残存的芬芳,花瓣即使落在马蹄下,也能扑面而来,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最后,“岂特花开有高低,花谢亦自分贵贱”,诗人借花开花谢之理,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认为无论是花开还是花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非只有盛开之时才显高贵,凋零之后同样能展现其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瓶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更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艺术和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64)

范景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书

知犯书淫病,谁违意所耽。

消閒商古事,采异佐清谭。

意得惊兼喜,思深苦并甘。

世间惟此物,多取不为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舟中作

春迷花雾与波光,杨柳拂堤月引航。

流水声中公事了,一瓯新茗一炉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朝来疲案牍,卧阁暂怡颜。

原以忙成病,还因病得閒。

方书随意检,好句放情删。

强起看花径,行行仗小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牡丹落几尽矣惟馀一枝垂垂不坠因而赋此

已见残红片片飞,一枝留得送春归。

妆经雨洗胭脂薄,香惹风来蛱蝶稀。

半醉微痕迷晓晕,剩餐馀馥胜痴肥。

画工何似春工巧,浓碧丛中浅著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