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为国谋羊舌,从来不为身。
此心长自保,终不学张陈。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感事三首·其一》。诗中的“为国谋羊舌”比喻为国家着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如同古时以羊舌(即羊膈肉)祭祀天地一样;“从来不为身”则表明诗人始终将个人利益放在次要位置,不会为了私利而行动。接下来的“此心长自保”显示了诗人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而“终不学张陈”则是在强调自己绝不会效仿那些为了一己之私而出卖国家的历史人物(如张良、陈宫等)。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忠君爱国的情怀,以及他对个人的道德操守和坚定立场的自信。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反映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自笑心何劣,区区辨所冤。
伯仁虽到死,终不向人言。
富贵年皆长,风尘旧转稀。
白头方见绝,遥为一沾衣。
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绝魂销动隔年。
今夜商山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