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姚浚昌的《军中杂感(其二)》描绘了霍灊南行军途中所见的景象和感慨。首句“霍灊南去万峰低”,写出了军队行进在崇山峻岭之间,山势低矮,显示出旅途的艰辛。次句“独立津头听鼓鼙”,通过描绘诗人独自站在渡口倾听战鼓声,传达出军情紧张和自身的孤寂感。
接下来两句“江月自明湓浦北,海潮犹上宛陵西”,以景寓情,江月和潮水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壮阔,而它们在夜晚和远方的存在,似乎在暗示着战争的无尽和远方的威胁。诗人借江月和潮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后两句“汉家百六消铜马,楚泽三千下水犀”,运用典故,"百六"指古代历法中的重要节气,此处暗指战事频繁;"铜马"和"水犀"都是古代兵器,象征着战争的装备。诗人借此表达对战争消耗国力的深深忧虑。
最后,“好借豫章作根本,坐收兵甲与山齐”是诗人对战略的思考,希望借助豫章之地作为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能像山一样稳固,收束兵甲,实现和平。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洞察和对和平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