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

懒听诗书散满床,鬓须垂白坐茅堂。

溪山入手何时见,尘土劳心继日忙。

气味向人卑可耻,风波随处险难当。

羡君出处由胸臆,安稳将家水石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懒得听书本散落一床,两鬓斑白坐在草堂。
山川美景何时能亲手触及,每日忙碌于世俗事务心力交瘁。
低微的气息让人羞愧,生活中处处是风险和艰难。
羡慕你随心所欲的生活,平静地守着山水居所。

注释

懒听:懒得去听。
诗书:书籍。
散满床:随意散落在床上。
鬓须:两鬓的胡须。
垂白:斑白。
茅堂:简陋的草房。
溪山:山川溪流。
入手:亲手触摸。
尘土:世俗尘埃。
劳心:耗费心思。
继日忙:日复一日忙碌。
气味:气息。
卑可耻:低微得令人羞耻。
风波:生活中的波折。
险难当:难以应对。
君:你。
出处:生活方式。
胸臆:内心意愿。
安稳:平静安稳。
水石傍:依傍山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寄人》。诗人以一种闲适而又略带感慨的口吻,描绘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首句“懒听诗书散满床”表达了诗人对繁琐事务的厌倦,宁愿沉浸在书籍中而非处理俗务;“鬓须垂白坐茅堂”则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的衰老。

接下来,“溪山入手何时见”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然而现实中的忙碌使他难以抽身去欣赏;“尘土劳心继日忙”进一步强调了日常生活的劳累和精神压力。“气味向人卑可耻”一句,诗人似乎在批评社会风气,认为过于迎合他人并非高尚的行为;“风波随处险难当”则寓言世事如波涛汹涌,处处充满挑战。

最后两句“羡君出处由胸臆,安稳将家水石傍”,诗人羡慕那些能够随心所欲生活的人,能够在山水之间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稳,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寄王乐道

荆州南走困尘埃,应喜文章意自开。

明世正逢多事日,要涂须用出伦材。

不回霜雪天应惜,未得风云众忍摧。

若向沙头吊杜甫,近诗悬望自书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王荆公介甫

数病门稀出,常贫客少过。

经纶知龃龉,耕钓亦蹉跎。

两事艰难极,孤心感慨多。

素交千里远,谁听此时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孙正之

貌癯心苦气飘飘,长饿空林不可招。

能举丘山惟笔力,可摩云日是风标。

诗篇缀缉应千首,学术窥寻岂一朝?

耳冷高谈经岁远,江南春动雪还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寄孙正之二首(其二)

隐似龙蛇应有待,清□冰雪更无双。

志留世外虽遗俗,文落人间或过江。

峻节但期终老学,健诗犹愧一时降。

风骚近亦思强伴,恨未高吟共北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