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无疵庵

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

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

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

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

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

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

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

形式: 古风

翻译

当身心无负担,就会感到轻松自在。
放弃外在追求,内心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早些领悟道理,就能独自体验到微妙的契合。
既不接近也不远离,没有停止也没有刻意造作。
这座庵如同大圆镜,包容万物,空旷无边。
屋檐下看云聚云散,静谧中聆听雨滴声落。
只有品德高尚的地方官,才能将忧虑寄托于此。
真意在这里得到满足,时光流转,心境如昔。

注释

身无累:没有负担。
佚:轻松。
心无营:内心无欲求。
乐:快乐。
舍外:放弃外在。
取内:内心感受。
使君:地方长官。
道:道理。
观妙契:体验微妙的契合。
庵:庵堂。
大圆镜:广阔无垠。
万象:万物。
檐空:屋檐开阔。
看云归:观云飘过。
闻雨落:听雨声。
良二千石:品德高尚的地方官。
分忧:分担忧虑。
托:寄托。
蕴真:蕴含真实。
寓:寄托。
俯仰:时光流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自在的生活状态。"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表明身体没有负担,内心也就自然快乐。"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则是说放弃对外界的追求,而寻找内心的满足,这种感觉从一开始就是非常深刻的。

诗人通过"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表达了对智慧和悟性的追求,以及这种理解带来的独特感受。"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则是说到了一种既不急于求成,又不完全放弃的中间状态,既没有刻意为之,也没有强迫自己去做。

接着,"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用了一个宏大的比喻,将庵比作一面巨大的圆镜,能够容纳一切形象和空旷的境界。"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从屋檐上看到云彩漂泊,从窗户里听着雨滴答。

最后,"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可能是在说诗人对朋友的依赖和信任,而"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则是说到了一种蕴含真理、内心安居的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在时间流转中形成了现在和过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衡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东坡枯木

先生万卷读,命世文之豪。

矫矫鸾凤姿,仰止人物高。

坐石翳白拂,古茧磨衲袍。

玉堂挥翰手,不数乘与褒。

前身老画师,寓兴时抽毫。

要在胸中奇,醉笔随秉操。

柘原沙错错,独树风骚骚。

天荒鸟不入,路绝人告劳。

一旦辞世纷,御风归泬寥。

遥知紫玉府,冠佩方游遨。

不然跨汗漫,骑鲸弄云涛。

夜中梦见之,酌公以蒲萄。

觉来空把卷,我心增郁陶。

形式: 古风

题兰陵税官清辉亭

不谓人间世,官居有此清。

山横犹倒影,鸟过忽遗声。

倦客方耽句,高人不治名。

夜寒云去尽,对面月华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吕季升谷隐堂兼寄居仁

莘野隐于耕,傅岩隐于筑。

叔夜隐于锻,君平隐于卜。

四子隐不同,抗志俱超俗。

夫君无所事,扫迹隐于谷。

优游以卒岁,燕居常慎独。

方寸湛若水,颜状温比玉。

白璧无瑕玷,幽兰自芬馥。

插架万签书,拥檐千挺竹。

时乘昃月过,自伴微云宿。

萧然伏腊馀,尚不愧此屋。

岂曰不愿仕,可以速则速。

富贵草头露,荣华风中烛。

止止理固明,知止乃不辱。

小人无藉在,放浪谢羁束。

衰年迫饥冻,强颜隐于禄。

晚食且徐行,分量初易足。

婆娑一丘壑,雅趣在松菊。

平生喜文字,终恨窘边幅。

顾闻多种秫,迎寒酿已熟。

更约阮仲容,清谈夜更仆。

形式: 古风

题严公祠

挂席上桐庐,溪山似画图。

斯人不复见,吾道一何孤。

谁入非熊梦,真成失马徒。

清风端未泯,犹可激贪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