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别韦隐居不值

犬吠双岩碧树间,主人朝出半开关。

汤师阁上留诗别,杜叟桥边载酒还。

栎坞炭烟晴过岭,蓼村渔火夜移湾。

故乡芜没兵戈后,凭向溪南买一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狗在青翠的岩石和树林间叫唤,主人早晨出门只开了半扇门。
在汤师阁上留下诗篇告别,杜叟桥边带着酒意归来。
晴朗的日子,栎木林中的炭火烟雾越过山岭,夜晚,蓼村的渔船灯火在水湾中移动。
战乱后的故乡一片荒芜,我只能靠着溪流南岸,希望能买下一座山以作归宿。

注释

犬吠:狗叫声。
岩:岩石。
碧树:绿色的树木。
朝出:早晨出门。
半开:半掩着。
汤师阁:某个地方的阁楼。
诗别:留下诗篇告别。
杜叟桥:另一处地名,可能指人。
载酒还:带着酒回来。
栎坞:栎木林。
炭烟:烧炭产生的烟雾。
晴过岭:晴天越过山岭。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芜没:荒废,荒芜。
兵戈:战争。
买一山:购买一座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村景象,主人公在这里与友人告别。开篇“犬吠双岩碧树间,主人朝出半开关”写出了主人公居住的环境,是一片被青石和碧绿树木环绕的地方,而主人公在清晨时分出门,一扇大门轻轻打开,透露出内心的不舍。

接着“汤师阁上留诗别,杜叟桥边载酒还”表达了与朋友汤师和杜叟分别时的情景。汤师在阁楼上留下诗篇作为告别,而主人公则在杜叟桥边携带着酒返回,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栎坞炭烟晴过岭,蓼村渔火夜移湾”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稍显荒凉的情境。栎坞是山名,炭烟在晴朗天气中飘散,表达出一种淡远的意境;晚上,主人公则在蓼村的渔火旁边移动船只到湾里,显示了一种隐逸生活。

“故乡芜没兵戈后,凭向溪南买一山”透露了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在战乱之后,家乡变得荒凉,诗人希望能够凭靠在溪水之南,购买一座山,以此作为自己的避世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隐逸生活的珍重,以及对和平安宁环境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过故友旧居

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

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

珠盘凝宝瑟,绮席遰华觞。

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严陵钓台贻行侣

故人天下定,垂钓碧岩幽。

旧迹随台古,高名寄水流。

鸟喧群木晚,蝉急众山秋。

更待新安月,凭君暂驻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余谢病东归王秀才见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

春耕旋搆金门客,夜学兼修玉府书。

风扫碧云迎鸷鸟,水还沧海养嘉鱼。

莫将年少轻时节,王氏家风在石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别韦处士

南北断蓬飞,别多相见稀。

更伤今日酒,未换昔年衣。

旧友几人在,故乡何处归?

秦原向西路,云晚雪霏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