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寒芦风飒飒,时节近昏黄。
木脱千山瘦,江空一水长。
云高鹏北运,天阔雁南翔。
读尽焚舟赋,持觞酹子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充满了苍凉与寥落之感。开篇“寒芦风飒飒,时节近昏黄”两句,设置了整体的情调和场景,通过对寒风吹拂芦草的声音进行描写,以及时间接近黄昏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木脱千山瘦,江空一水长”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树木因秋季而变得枯瘦,而江河中的水却仍旧宽广流长,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是对秋天景色的刻画,也隐喻着作者心境的孤独与苍凉。
“云高鹏北运,天阔雁南翔”两句,则将视野拉得更远,通过大雁的飞行方向来强调空间的开阔和时间的流逝。这里的“鹏北运”和“雁南翔”,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象征着作者内心对于自由与遥远的向往。
最后,“读尽焚舟赋,持觞酹子桑”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读完了关于焚舟的文章(可能指古代某个历史事件),手中拿着酒杯,在古人子桑的树下饮酒,这既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也反映出诗人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特有的感受,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向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生活的情调,是一首结合了自然美、历史意境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的佳作。
不详
湖上悲风舞白杨,英雄凋尽只堪伤。
花飞废苑怜铜马,草没荒坟卧石羊。
人在醉中春已晚,客于愁处日偏长。
林西楼观青红湿,又逊僧官燕梵王。
庭燎明如昼,金壶漏水平。
炉烟摇晓色,櫩□□□声。
三祝圣人寿,一忠臣子情。
新元奏封事,□□□苍生。
芦苇萧森古渡头,征鞍卸却上孤舟。
烟笼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
砧杵远闻添客泪,鼓鼙才动起人愁。
当年击筑悲歌处,一片寒光凝不流。
世变长椎髻,时更短后衣。
魏庭翁仲泣,唐殿子孙非。
树秃鸦争集,梁空燕自归。
断桥春已暮,无赖柳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