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

芦苇萧森古渡头,征鞍卸却上孤舟。

烟笼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

砧杵远闻添客泪,鼓鼙才动起人愁。

当年击筑悲歌处,一片寒光凝不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茂密的芦苇丛生在古老的渡口边,旅途疲惫的马匹卸下鞍鞯登上孤舟。
夜晚,烟雾笼罩着古老的树木,猿猴哀啼;秋月映照着平坦的沙滩,大雁鸣叫。
远处传来的捣衣声让旅人泪流满面,战鼓声一响起就勾起了人们的忧愁。
当年慷慨悲歌的地方,如今只剩一片凄冷的寒光,仿佛时间凝固不再流动。

注释

芦苇:高大的芦苇。
萧森:茂盛而阴郁。
古渡头:古老的渡口。
征鞍:行人的马鞍。
孤舟:孤独的小船。
烟笼:被烟雾笼罩。
古木:古老的树木。
猿啼:猿猴的叫声。
月印:月光照亮。
雁叫:大雁的鸣叫。
秋:秋天。
砧杵:捣衣棒。
远闻:远远听到。
客泪:旅人的泪水。
鼓鼙:战鼓。
人愁:人们的忧虑。
当年:过去。
击筑:古代乐器,类似筑琴。
悲歌:悲伤的歌曲。
一片:整个。
寒光:寒冷的光芒。
凝不流:停滞不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渡头的萧瑟画面,透露出一种寂寞和悲凉的情怀。开篇“芦苇萧森古渡头,征鞍卸却上孤舟”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片荒凉之景。古渡头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给人以时间久远而又被遗忘的感觉。征人的马鞍已经卸下,孤独的船只停靠在岸边,这种场景常见于旅途中的离别和告别。

接下来的“烟笼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两句,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烟霭笼罩着古老的树木,一声声猿啼在夜空中回荡,使人感到一种深邃的静谧。而月光下,平沙上留下的不过是一些雁叫声,以及秋天特有的凄凉气息。

“砧杵远闻添客泪,鼓鼙才动起人愁”两句,则是对远处砧杵声音和鼓鼙初响的描写。这些声音不仅让人听了心酸,更引发了旅人的思乡之情。

最后,“当年击筑悲歌处,一片寒光凝不流”两句,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此地击筑唱悲歌的情景,如今却只能是一片寒冷的光芒凝聚而不散。这不仅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中无法挽留美好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悲凉,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佳作。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十八)

世变长椎髻,时更短后衣。

魏庭翁仲泣,唐殿子孙非。

树秃鸦争集,梁空燕自归。

断桥春已暮,无赖柳花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十五)

天目丝丝雨,江头剪剪风。

鼓鞞千艇合,刁斗万家同。

金马怜焦土,铜驼压草丛。

杞天愁欲堕,黑入太阴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二十二)

天下愁无尽,生前乐有涯。

文章一小技,富贵总虚花。

尘入金张宅,草生王谢家。

可怜三月火,不见八姨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其二十)

假途虞灭虢,尝胆越吞吴。

黑白一棋局,方圆八阵图。

是翁犹矍铄,诸老自揶揄。

喟叹投麟笔,悲歌击唾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