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所知

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

茅檐夜醉平阶月,兰棹春归拍岸波。

湖日似阴鼍鼓响,海云才起蜃楼多。

明时又作闲居赋,谁荐东门策四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因为垂钓鲈鱼停留在浙江河边,即便是千里之遥也乘帆船相互探访。
在茅草屋檐下夜晚醉饮,月光洒满台阶;春天乘着装饰华美的小舟归来,桨拍打着岸边的波浪。
湖面上太阳像要阴天时鼍鼓响动,海上的云刚刚升起,蜃楼就已频现。
如今又写下了《闲居赋》,但谁会推荐我这东门处士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四个科目呢?

注释

因:因为。
钓鲈鱼:垂钓鲈鱼,比喻隐逸生活或闲适情趣。
浙河:浙江,此处指钱塘江。
挂帆:扬帆,指乘船出行。
相过:互相访问。
茅檐:茅草屋的屋檐,代指简陋的居所。
夜醉:夜晚醉酒。
平阶月:月光照在台阶上,一片平坦明亮。
兰棹:装饰华美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春归:春天归来,指春天时节。
拍岸波:船桨拍打岸边的水波。
湖日:湖面上的太阳。
似阴:好像阴天。
鼍鼓响:鼍(tuó)鼓,古代用鼍皮制作的鼓,声音低沉,这里形容湖面波涛声如鼓响。
海云:海边的云彩。
蜃楼:海市蜃楼,大气中由于光线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常在海上或沙漠中出现,虚幻不实。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闲居赋:指隐居生活的诗文作品,这里可能自喻为隐士。
谁荐:谁会推荐。
东门策四科:东门处士,指隐居之人;策四科,古代科举考试的四个科目,这里泛指科举考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自然景观中游历的意境,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远方亲友的情谊。"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表明诗人因捕捉到美味的鲈鱼而停留在浙江一带,即便是行船千里也能遇见知己。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接着的"茅檐夜醉平阶月,兰棹春归拍岸波"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景。茅檐(草屋)之下,在宁静的夜晚饮酒至醉,月光洒满阶前;而到了春天,兰花盛开之际,诗人用棹(船桨)拍打着岸边的波浪,表现了一种归隐田园的意境。

"湖日似阴鼍鼓响,海云才起蜃楼多"中的“湖日”指的是湖光照耀的日子,而“似阴鼍鼓响”则形象地将湖面如镜般的平静比喻为大鼓的回声。海云初起,蜃(古代一种海物,传说能化作楼台)楼多,则是诗人对远方景致的想象和描绘。

最后,“明时又作闲居赋,谁荐东门策四科”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在明亮的时代再次撰写关于安逸生活的文章。"谁荐东门策四科"则可能是对友人能够理解并推荐自己作品到朝廷某个部门(东门可能指的是朝廷某个机构)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隐逸生活以及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向往。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一)

长剑高歌换素衣,君恩未报不言归。

旧精鸟篆谙书体,新授龙韬识战机。

万里往来征马瘦,十年离别故人稀。

生平志气何人见,空上西楼望落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河东虞押衙二首(其二)

吴门风水各萍流,月满花开懒独游。

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

昔年顾我长青眼,今日逢君尽白头。

莫向尊前更惆怅,古来投笔尽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茅山高拾遗

谏猎归来绮季歌,大茅峰影满秋波。

山斋留客扫红叶,野艇送僧披绿莎。

长覆旧图棋势尽,遍添新品药名多。

云中黄鹄日千里,自宿自飞无网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赠郑处士

道傍年少莫矜誇,心在重霄鬓未华。

杨子可曾过北里,鲁人何必敬东家。

寒云晓散千峰雪,暖雨晴开一径花。

且卖湖田酿春酒,与君书剑是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