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声

在家愁闻砧,砧声为客衣。

在客愁闻舂,舂声为客饥。

舂本非恶声,客耳自凄其。

砧声砧者苦,舂声闻者悲。

此地尽为客,室家亦羁縻。

遘此八月霜,稻粱同草衰。

稗种贱独早,皮尽乃得糜。

十斗舂一斛,家家急朝炊。

两舂一口资,廿口将安资?

夜长月色苦,冷淡无光辉。

声声相断续,远近闻一时。

悲馀转成喜,得食谅不迟。

便作笙竽听,天风任尔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舂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方拱乾所作。诗中描绘了在异乡生活的游子听到舂米声时的复杂心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家庭、生活和未来的忧虑。

诗的开篇以“在家愁闻砧,砧声为客衣”起笔,通过对比在家中与异乡的不同感受,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接着,“在客愁闻舂,舂声为客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舂米声不仅勾起了对食物的渴望,也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舂本非恶声,客耳自凄其”,诗人在这里巧妙地指出,舂声本身并无恶意,只是因为身处异乡的游子将其与饥饿联系起来,才显得格外凄凉。接下来,“砧声砧者苦,舂声闻者悲”则从两个角度展现了舂声带来的不同感受,既表现了劳作者的辛酸,也反映了听者的哀伤。

“此地尽为客,室家亦羁縻”,诗人在此点明了自己身在异乡,与家人分离的现实,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遘此八月霜,稻粱同草衰”,通过描述秋季的景象,暗示了生活的艰难与季节的更迭,同时也预示着收获的不易。

“稗种贱独早,皮尽乃得糜”,这里以低贱的稗子为例,说明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事物,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报,暗含了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十斗舂一斛,家家急朝炊”,强调了生活的忙碌与紧迫感,每个人都在为了生计而忙碌。

“两舂一口资,廿口将安资?”这一句直接提出了生存的压力,表达了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夜长月色苦,冷淡无光辉”,夜晚的漫长与月光的冷淡,象征着生活的寂寞与无助。“声声相断续,远近闻一时”,舂声的连续不断,无论远近都能听见,强化了孤独感。

最后,“悲馀转成喜,得食谅不迟”,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诗人并未一味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转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体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便作笙竽听,天风任尔吹”,诗人将舂声视为自然之乐,任由风吹过,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深刻揭示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思念、忧虑以及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4)

方拱乾(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补窗

纸窗如破衲,丛添针线迹。

纤纤鱼鳞光,朝曦逗微隙。

夜来朔风狂,洞然半分剨。

寒威透旃裘,况乃敝衣帻。

看囊久无钱,纸价贵逾昔。

求全势所难,补罅情转适。

平生鄙弥缝,于兹悟损益。

渐暄飙亦温,安稳蓬蒿宅。

旧研释冰痕,昼长聊点《易》。

微云影太空,不碍虚生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路遇李澹生冯炳文

皂帽冲风沙,晴天疑晦霿。

睹君行路色,触我来时痛。

握手万端生,醒眼三年梦。

相赠绕朝鞭,前途慎珍重。

形式: 古风

募僧收枯骨

兵戈二十载,枯骨尚如麻。

中岂无才智,生原有室家。

啼魂昏白昼,掩胔仗黄沙。

何处烦冤尽,观空仰《法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早起

长夜厌朝眠,暾光到枕先。

家无烦老事,人爱早晴天。

研洗和冰墨,炉温隔夕烟。

惺惺平旦气,孤坐倍泠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