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行人征辔路西东,霜叶翩翩舞乱红。

晓色冥朦溪浸月,阴容黯澹马嘶风。

浮生信若萍随浪,远意徒惊鸟在笼。

万事欲穷须握手,尺书相问愧匆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行人在东西方向的路上赶路,霜叶像红蝴蝶般纷飞。
黎明时分,溪水映照着朦胧的月色,阴暗的天空下,马儿在风中嘶鸣。
人生如浮萍随波逐流,远方的思念只能让笼中的鸟儿感到惊动。
面对世间万象,想要尽知却只能握手言欢,匆忙间书信往来心中有愧。

注释

行人:赶路的人。
征辔:出行的马匹。
路西东:东西方向的道路。
霜叶:秋天的落叶。
翩翩:轻盈飘动的样子。
舞乱红:像跳舞一样纷飞的红色叶子。
晓色:黎明的光线。
冥朦:模糊不清。
溪浸月:溪水倒映着月亮。
阴容:阴沉的天空。
黯澹:昏暗。
马嘶风:马儿在风中嘶叫。
浮生:漂泊不定的人生。
萍随浪:像浮萍随波逐流。
远意:远方的思念。
徒惊:徒然使...惊动。
鸟在笼:笼中的鸟。
万事:世间万物。
欲穷:想要彻底了解。
须握手:需要通过交流。
尺书:短笺。
相问:互相询问。
愧匆匆:心中充满愧疚,时间紧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瓘所作的《寄友人》。诗人以行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秋日别离的画面。"行人征辔路西东,霜叶翩翩舞乱红",生动地展现了行人赶路时,路边霜叶在秋风中飘零,如同红叶纷飞的场景,富有动态感。

"晓色冥朦溪浸月,阴容黯澹马嘶风",通过晨曦微茫、溪水映月和马儿在冷风中嘶鸣,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浮生信若萍随浪,远意徒惊鸟在笼",诗人运用比喻,将人生比作随波逐流的浮萍,表达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同时借鸟在笼中的困境,寓言友人被束缚的境况,流露出对友人自由的渴望。

最后两句"万事欲穷须握手,尺书相问愧匆匆",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希望在分别之际能紧紧握手,但因事务繁忙,只能匆忙写信问候,流露出遗憾与歉疚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90)

陈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 字:莹中
  • 号:了斋
  •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 生卒年:1057-1124年

相关古诗词

寄觉范漳水

仁者虽逢思有常,平居慎勿示何妨。

争先世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

可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伤。

与其病后求良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寄题正伦侄舫斋诗二首(其二)

画舫名斋阁,端居事若何。

燕知真酖毒,言即是风波。

未便乘桴去,惟同载酒过。

济川如有意,南去问施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题正伦侄舫斋诗二首(其一)

此道若长川,行藏比溯沿。

浪恬宁在我,维泛且随缘。

野色连幽岸,溪光接远天。

欲离平险地,常使意超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题黄及之谷神馆

昔日传闻构馆新,标名今已几经春。

心安即是长生路,世乐无过自在身。

虚室久扃闲岁月,白头不减旧精神。

蓬莱未要香山客,且作潜溪百岁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