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思亭

昔人何计亦何思,许国忧民适此时。

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

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渌水池。

坐听楚谣知岁美,想衔杯酒问花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古人如何打算,又在想些什么,正值为国家忧虑人民的时候。
在自家园林中寄托情感,寻求深远的乐趣,借华美的榜单写下新的诗歌。
几株翠绿的柳树生长在青苔覆盖的地面上,一丈长的红色荷花盛开在清澈的池塘中。
坐着聆听楚地的歌谣,感受岁月的美好,想象举杯向花询问开放的时节。

注释

昔人:古人。
计:打算。
忧民:忧虑人民。
寓兴:寄托情感。
远趣:深远的乐趣。
托名:借名。
华榜:华美的榜单。
碧柳:翠绿的柳树。
苍苔:青苔。
红蕖:红色的荷花。
渌水:清澈的水。
楚谣:楚地的歌谣。
岁美:岁月的美好。
花期:花开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园林风光,同时也蕴含着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刻思考。"昔人何计亦何思,许国忧民适此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如何规划与思考,以及现今之所以能够安心享受这一刻的反思。这不仅是时间的流转,更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接下来的"寓兴中园为远趣,托名华榜有新诗"则展示了诗人以文学创作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在这个宁静的园林里,他寻求着精神上的远方旅程,并通过写诗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渌水池"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园中的景色:绿意盎然的柳树、苔藓覆盖的大地,以及一池清澈见底的红花。这些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平和而美丽的画面。

最后两句"坐听楚谣知岁美,想衔杯酒问花期"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聆听着远古的歌谣,感受到了岁月的美好。同时,他又想象自己举杯问于花朵何时盛开,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一种无奈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时间感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宁静中寻找内心平衡,以及对生活、文学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蒙城清燕堂

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

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

飘然一往何时得,俛仰尘沙欲作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酬王太祝

一马常随世事驰,岂论江徼与河湄。

已成白发潘常侍,更似青衫杜拾遗。

勋业傥来知有命,文章聊欲见无期。

喜君材俊能从我,力学何妨和子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酬冲卿见别

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

两地尘沙今龃龉,二年风月共婆娑。

朝伦孰与君材似,使指将如我病何。

升黜会应从此异,愿偷闲暇数经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酬吴仲庶小园之句

旧年台榭扫流尘,职闭朱门岁又新。

花影隙中看袅袅,车音墙外去辚辚。

相逢岂少佳公子,一醉何妨薄主人。

祇向东风邀载酒,定知无奈帝城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