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

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

复有盈尊酒,置在城上头。

期君君不至,人月两悠悠。

照水烟波白,照人肌发秋。

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古人惋惜白天太短,劝人们点起蜡烛尽情游玩。
何况今夜月色遥远,明亮的月亮洒满西楼。
又有一樽满满的美酒,放在城头等待友人。
期待你的到来你却未至,只有我和月亮遥遥相对。
水面映着月光如烟似雾,照在人身上显得凄凉。
清冷的月光就是这样,如果不醉的话就该忧愁。

注释

古人:古代的人们。
惜昼短:惋惜白天的时间短暂。
秉烛游:点着蜡烛游玩,指夜晚也继续娱乐。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
明月:明亮的月亮。
满西楼:洒满西边的楼房。
盈尊酒:满杯的酒。
置在:放置在。
城上头:城墙上。
期君:期待你。
君不至:你没有来。
人月两悠悠:人与月都显得空旷而遥远。
照水:月光照在水面上。
肌发秋:肌肤和头发显得苍老。
清光:清冷的月光。
不醉:如果不醉酒。
即须愁:就应当感到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一丝孤寂的夜景。诗中的“古人惜昼短,劝令秉烛游”表明了人们对于光阴的珍视与对夜晚时分的利用。这正是古代文人对于时间流逝的一种无奈和渴望。

接下来的“况此迢迢夜,明月满西楼”则具体描绘了一幅夜景图画。这里的“迢迢夜”形容了夜晚的漫长与静谧,而“明月满西楼”则是对那轮圆月所照亮的楼宇之美的一种赞叹。

诗中也提到了酒,"复有盈尊酒,置在城上头"。这不仅描写了夜晚饮酒的情景,更表现了主人对于友人的期待和渴望。而“期君君不至”则透露出一种失落与孤独的感情色彩。

"人月两悠悠"一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了人与月光之间隔阂深远的意境。接着,“照水烟波白,照人肌发秋”则继续强调了夜晚月光下的宁静与孤寂之感。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月光下水面、云雾以及人的身体所产生反射的描述,增添了一份秋意浓重的氛围。

最后,“清光正如此,不醉即须愁”则是诗人对于当前情境的一种感慨。月光之美,是需要在酒精的作用下才能完全欣赏吗?还是说,在这样的夜晚,即便不饮酒,也难免会产生忧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期待与失落,以及面对美好而又孤独的自然之美时所产生的情感复杂性。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客中月

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

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

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

形式: 古风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

日暮天地冷,雨霁山河清。

长风从西来,草木凝秋声。

已感岁倏忽,复伤物凋零。

孰能不憯悽,天时牵人情。

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

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

形式: 古风

将之饶州江浦夜泊

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

烦冤寝不得,夏夜长于秋。

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

光阴坐迟暮,乡国行阻修。

身病向鄱阳,家贫寄徐州。

前事与后事,岂堪心并忧。

忧来起长望,但见江水流。

云树霭苍苍,烟波澹悠悠。

故园迷处所,一念堪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庭松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咍。

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