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亲劳监游雪峰

一水横桥碧作弯,两山排闼翠成环。

寺居野色烟光外,春在人情物意间。

点检花稍香浅浅,摩娑苔刻字斑斑。

门前车马空来去,云自无心鸟自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寺庙景象,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一水横桥碧作弯,两山排闼翠成环。” 这两句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水抱寺庙、山环桥梁的画面。其中,“一水”指的是横贯全景的一条河流,它在碧绿中蜿蜒曲折,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两山排闼翠成环”则形象地描绘了两座山峰像城门一样耸立,它们以青翠的色彩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一个自然形成的圆圈。

接着,“寺居野色烟光外,春在人情物意间。”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和春天美好的感受。寺庙位于山野之中,远离尘世,这里的“野色”是指那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颜色,而“烟光外”则意味着超脱于平凡世界之外。诗人觉得春天不仅存在于自然界,更深植于人们的情感和物象中。

“点检花稍香浅浅,摩娑苔刻字斑斑。”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细心观察花朵的行为,以及对古树上苔藓生长及刻有文字的欣赏。其中,“点检”意味着细致地检查,“花稍香浅浅”表现出诗人对花香的感受是淡雅而不张扬;“摩娑苔刻字斑斑”则描绘了古树上的苔藓生长和自然形成的文字纹理,展现了时间的痕迹。

最后,“门前车马空来去,云自无心鸟自还。”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寺庙门前的宁静景象的感受。尽管外界有车马穿梭,但在这里一切显得平和而淡定;“云自无心”意味着云彩随风飘散,无所挂念,“鸟自还”则是描绘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似乎都在诉说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庙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以及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凯还又宴王宣使乐语口号

八年一柱屹长城,此老胸中百万兵。

有造于西棠播颂,穷荒之北草知名。

喧天笳鼓归时乐,揭日旂常旷世荣。

且为平山应少驻,莫辞酩酊尽欢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八窗叔雪中登楼韵

不夜城头著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

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气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

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邓巽坡见寄元夕韵

一笑芳宵万虑平,诗翁犹自假诗鸣。

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刘舍人咏雪

怪见漫空万蝶狂,须臾色界眩昏黄。

风姨知费几番信,天女才施半面妆。

笔底诗徒和冰柱,酒边舞已失霓裳。

梁园甚恨孤佳约,一笑吟梅且擅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