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八年一柱屹长城,此老胸中百万兵。
有造于西棠播颂,穷荒之北草知名。
喧天笳鼓归时乐,揭日旂常旷世荣。
且为平山应少驻,莫辞酩酊尽欢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事将领凯旋回归的盛况,展现了他在边疆长城八年坚守的英勇与威望。"八年一柱屹长城"表明其对防线的坚定维护,而"此老胸中百万兵"则形象地描绘了其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诗人提到"有造于西棠播颂,穷荒之北草知名",显示这位将领不仅在军事上有所建树,也在文化上留下了影响,甚至在偏远的边疆地区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接下来,"喧天笳鼓归时乐,揭日旂常旷世荣"一句,通过对战捷回归时军队欢庆声和旗帜飘扬的情景描写,传达了凯旋将领及其军队所获得的永恒荣耀。
最后,诗人劝说"且为平山应少驻,莫辞酩酊尽欢情",表达了一种对将领短暂休息和享受胜利果实的情感寄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军事生涯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凯旋将领的赞颂,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拜,以及对边疆防御和军功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李曾伯在宋代社会中的文化观念与个人情感。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不夜城头著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
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气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
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
一笑芳宵万虑平,诗翁犹自假诗鸣。
名邦想见灯成市,病骨相忘月暗城。
人事谁能记今昨,天公都莫管阴晴。
窗前细读梅花句,但觉身轻眼倍明。
怪见漫空万蝶狂,须臾色界眩昏黄。
风姨知费几番信,天女才施半面妆。
笔底诗徒和冰柱,酒边舞已失霓裳。
梁园甚恨孤佳约,一笑吟梅且擅场。
古戍春归叹寂寥,老槐阴下鬓萧萧。
正愁雨久人情厌,且喜天晴物意饶。
歌吹遏云传白苧,旌旗拂日翳红蕉。
月边休听啼鹃恨,只把诗篇与酒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