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至东京

从陕至东京,山低路渐平。

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

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

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从陕西出发前往东京(指洛阳),沿途山势降低道路逐渐平坦。
四百里的风光尽收眼底,马车行驶了十三个驿站。
沿途花朵陪伴着马鞭观赏,酒杯频繁传递朋友并骑畅饮。
伴随着音乐、歌声和谈笑风生,心情自然轻松前行。

注释

从陕:从陕西。
至:到。
东京:这里指洛阳,古代又称东京。
山低:山势降低。
路渐平:道路逐渐变得平坦。
四百里:形容路程遥远。
车马十三程:古代驿站计程,十三程表示经过了十三个驿站。
花共垂鞭看:边骑马边欣赏路边的花。
并辔倾:并排骑马,杯中物互相倾倒,形容畅饮。
笙歌:音乐和歌唱。
随分:随意,随性。
自将行:自然前行,心情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行途中的景象。开头两句“从陕至东京,山低路渐平”表达了由陕西前往东京的旅程中,从崎岖的山地进入平坦的道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接下来的“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则描绘了一路上的壮丽景色和悠长的旅行距离。这里的“风光四百里”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旅途中的美好风光,而“车马十三程”则具体指出了这段旅程的长度,增添了一种实录的感觉。

中间两句“花共垂鞭看,杯多并辔倾”展现了诗人在行进中享受景色的悠闲情态。“花共垂鞭看”表明诗人停下马匹,与花草为伴,沉醉于这份美好之中;“杯多并辔倾”则暗示了宴乐的场景,可能是在途中的驿站或是野外,边饮酒边享受旅途中的乐趣。

末尾两句“笙歌与谈笑,随分自将行”传递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绪。“笙歌与谈笑”指的是旅途中伴随的音乐和欢声笑语,而“随分自将行”则表明诗人对旅程中的每一步都心满意足,顺其自然地前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轻松愉悦、充满美好风光的旅行世界。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以诗代书寄户部杨侍郎劝买东邻王家宅

劝君买取东邻宅,与我衡门相并开。

云映嵩峰当户牖,月和伊水入池台。

林园亦要闻闲置,筋力应须及健回。

莫学因循白宾客,欲年六十始归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以诗代书酬慕巢尚书见寄

书意诗情不偶然,苦云梦想在林泉。

愿为愚谷烟霞侣,思结空门香火缘。

每愧尚书情眷眷,自怜居士病绵绵。

不知待得心期否,老挍于君六七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

绿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

贫友远劳君寄附,病妻亲为我裁缝。

裤花白似秋云薄,衫色青于春草浓。

欲著却休知不称,折腰无复旧形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元十八从事南海欲出庐山临别旧居有恋泉声之什因以投和兼伸别情

贤侯辟士礼从容,莫恋泉声问所从。

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

伤弓未息新惊鸟,得水难留久卧龙。

我正退藏君变化,一杯可易得相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