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

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水中的小洲上长满了小草,王牧要出去游玩了。
年纪刚刚到了及冠之年,文章的体裁风格与父亲的相同。
一场春雨过后山花竞放,争奇斗妍,春水潺流,喷珠溅玉。
王牧的叔父见到他后舍不得他离开,你母亲还在倚门而望,日日盼着你归来呢。

注释

吉州:今江西吉安县。
使君:古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汀洲:水中小洲。
王孙。
本指王家子孙,这里指王牧。
冠带:本指帽子和腰带。
这里指及冠之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称冠年。
文体:文章的体裁风格。
弓裘:《礼·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后以弓裘比喻子承父业。
小阮:阮籍的侄子阮咸,叔侄二人都在“竹林七贤”之列。
这里用以喻王牧叔侄。
倚门愁:谓让父母挂念、担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乐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

开篇“细草绿汀洲,王孙耐薄游”两句,设定了一个春日郊外游乐的场景。这里的“细草绿汀洲”生动地描绘出早春时节河岸边新绿的草色,而“王孙”一词常用来指代贵族或才子之辈,表明诗中的主人公身份不凡。"耐薄游"则表现了主人的悠闲情态,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着生命中的美好时光。

紧接着的“年华初冠带,文体旧弓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王孙的形象。“年华初冠带”表明主人公正值青春年少,刚刚达到成年的门槛,而“文体旧弓裘”则是对其文雅风度的一种写照,也许在这里,“旧弓裘”还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第三句“野渡花争发”通过鲜明的动词“争发”,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的情景,生机勃勃。第四句“春塘水乱流”则以“乱流”的溪水,强化了春日景色的活力与动感。

最后两句“使君怜小阮,应念倚门愁”,诗人转而关切地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这里的“使君”是对受赠者的一种尊称,“怜小阮”指的是对小阮(王牧)的关爱,而“应念倚门愁”则透露出诗人在送别时的心境,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淡远而深长的情意,是一首颇具意境的送别诗。

收录诗词(126)

李嘉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俱不可考。授秘书正字

  • 字:从一
  • 籍贯:赵州(今河北省赵县)
  • 生卒年:748

相关古诗词

送王谏议充东都留守判官

时称谢康乐,别事汉平津。

衰柳寒关道,高车左掖臣。

背河见北雁,到洛问东人。

忆昔游金谷,相看华发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王端赴朝

君承明主意,日日上丹墀。

东阁论兵后,南宫草奏期。

人稀傍河处,槐暗入关时。

独遣吴州客,平陵结梦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韦司直西行

不耻青袍故,尤宜白发新。

心朝玉皇帝,貌似紫阳人。

湘浦眠销日,桃源醉度春。

能文兼證道,庄叟是前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韦侍御湖南幕府

执宪随征虏,逢秋出故关。

雨多愁郢路,叶下识衡山。

地远从军乐,兵强分野闲。

皇家不易将,此去未应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