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水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

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

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

天山传羽檄,汉地急徵兵。

阵开都护道,剑聚伏波营。

于兹觉无渡,方共濯胡缨。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边关月光明亮照陇头,陇水环绕着城池流。
军笳声中充满离别曲,风吹过带来悲伤的旋律。
雪山在月光下依然昏暗,冰河上的马匹常受惊。
大雾中寒雁飞来,沙滩上的蓬草随风飘摇。
天山传来紧急军令,汉地急需征召士兵。
战阵在都护的路上展开,剑光聚集在伏波将军的营地。
此刻感到无法渡过难关,只愿一同洗净胡尘的战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景象,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边防安危的关切。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 开篇两句勾勒出一个清冷而辽阔的边塞夜景,明亮的秋月照耀下,陇头之地的河流绕过了坚固的关城。

"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笳是古代军中的乐器,这里用来形容战争中人们离别的悲伤,笳音在风中飘送,更显得凄厉和心酸。

"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 雪覆盖下的山峰依旧昏暗,而战马则在冰冷的环境中频频惊恐,表达了战争中的危险与紧张。

"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 寒冷的雁鸟穿越迷雾而来,沙地上的蓬草被风轻轻摇曳,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萧瑟与孤寂。

"天山传羽檄,汉地急徵兵。" 天山之巅传来了军事信息,而汉地则紧急征集士兵,表明战争即将爆发或正在进行中。

"阵开都护道,剑聚伏波营。" 战争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都护是高级军官的称呼,他在开阔的战场上指挥着兵马,而士兵们则手持长剑潜伏在波涛之中,准备突袭敌人。

"于兹觉无渡,方共濯胡缨。" 诗人站在边塞,感觉到没有渡口可供过往,这里的“濯胡缨”可能是指边防战事的繁忙和紧迫。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战争氛围的渲染,表现了诗人对于边疆战乱的忧虑,以及对士兵离别之苦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3)

杨师道(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 字:景猷
  • 籍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
  • 生卒年:?-647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春山临渤海,征旅辍晨装。

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

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

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仙台隐螭驾,水府汎鼋梁。

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

北巡非汉后,东幸异秦皇。

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

龙击驱辽水,鹏飞出带方。

将举青丘缴,安访白霓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奉和夏日晚景应诏

辇路夹垂杨,离宫通建章。

日落横峰影,云归起夕凉。

雕轩动流吹,羽盖息回塘。

薙草生还绿,残花落尚香。

青岩类姑射,碧涧似汾阳。

幸属无为日,欢娱尚未央。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春朝闲步

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

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

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

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其二)

北林鹊夜飞,南轩月初进。

调弦发清徵,荡心祛褊吝。

变作离鸿声,还入思归引。

长叹未终极,秋风飘素鬓。

形式: 古风 押[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