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圃

三蜀膏腴地,偏于药物宜。

小畦千种聚,春雨一番滋。

山相惭多识,桐君未遍知。

佗年似胡广,养寿复扶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富饶的三蜀之地,特别适合种植药材。
小小的药园里聚集了众多种类,春雨的滋润让它们生长繁茂。
山中的草木虽多,但对药材的认识却不如药农桐君全面。
将来希望能像胡广一样长寿,还能帮助他人抵抗衰老。

注释

三蜀:指四川地区。
膏腴:肥沃。
偏于:特别适宜于。
药物:指药材。
小畦:小块的药田。
聚:聚集。
一番:一次。
滋:滋养生长。
山相:山中的植物。
惭:感到惭愧,这里指认识不足。
桐君:古代传说中的药王。
佗年:未来。
似:像。
胡广:东汉官员,以长寿著称。
养寿:养生延寿。
扶衰:辅助抵抗衰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理想中的药圃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植物生长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养生之道的理解与追求。

"三蜀膏腴地,偏于药物宜。" 这两句点明了场所,蜀地以其肥沃适合种植各种药材,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选择的精细考量和利用。

"小畦千种聚,春雨一番滋。" 描述了药圃中众多草本植物在春雨滋润下的生机勃勃,展示了生命力的旺盛与自然循环的美好。

"山相惭多识,桐君未遍知。"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知识局限的自谦之意,即便在这片药圃中,也有许多未被认识的植物和奥秘。

"佗年似胡广,养寿复扶衰。"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一自然恩赐的药圃来延年益寿、健康长寿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养生之道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上雒王推官

墨绶百里宰,红蕖幕府僚。

民淳无斗辩,地胜得逍遥。

日上云未散,春深雪不消。

知音已交荐,勿茹紫芝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王太祝知伊阙

百里驩迎新令贤,儒经吏术尽家传。

天开岭阜竦双阙,地杂桑麻隘一川。

锦雉驯飞春陌上,雪凫高去夕岚边。

长才久屈君无限,所惜斯民受赐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文慧师归眉山

至人心如云,去住唯所适。

飘飖涉四海,岂复校喧寂。

朅来王城游,红尘暧晨夕。

忽思还故峰,不可留宿昔。

离合皆自然,于何寄驩戚。

从兹坐林下,白首傲泉石。

山鸟集掌中,巴猿侍瓶锡。

寺前烟蔓深,何处求行迹。

形式: 古风

送王彦臣同年通判亳州

先朝御六飞,亲谒濑乡祠。

牛酒当时惠,衣冠此日思。

仙踪丹有灶,天瑞桧生枝。

圣主怜耆旧,题舆得吏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