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十三)采蜡

采采者蜡,于泉谷兮。煌煌中堂,烈华烛兮。

新歌善舞,弦柱促兮。荒岩之人,自取其毒兮。

形式: 四言诗

翻译

采集明亮的蜡,于山泉山谷中啊。
辉煌的大厅内,燃烧着明亮的烛火啊。

注释

采采:形容蜡烛鲜明的样子。
泉谷:山泉和山谷,可能指蜡烛的来源地。
煌煌:形容光亮照人。
中堂:大厅中央。
烈华烛:明亮的蜡烛。
新歌:新的歌曲。
善舞:擅长舞蹈。
弦柱:琴弦和柱子,代指音乐演奏。
促:急促,这里形容音乐节奏快。
荒岩之人:生活在荒凉岩石之地的人。
自取其毒:自己招致痛苦或祸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席上的豪华景象。"采采者蜡,于泉谷兮",开篇便以蜡烛的采集地点作为背景,蜡烛常用来比喻光明和智慧,而泉谷则给人一种清幽脱俗之感。

接着是"煌煌中堂,烈华烛兮",中堂即宴席所在的地方,这里的"煌煌"形容光线的强烈,"烈华烛"则进一步描绘出蜡烛火焰的明亮和热烈,给人一种盛大节日的气氛。

然后诗人转向宴席上的乐舞景象:"新歌善舞,弦柱促兮","新歌"指的是最新的曲调,"善舞"则是对舞者的赞美,"弦柱促"形容音乐的节奏感,给人一种欢快和热烈的感觉。

最后一句"荒岩之人,自取其毒兮",却突然转向深邃的哲理。"荒岩之人"可能指的是隐逸于世的高士,而"自取其毒"则含有自食其果的意味,这里可能在暗喻那些追求物质享乐的人最终会受到自己行为的伤害。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既展示了宴席上的奢华与欢乐,也隐喻出过度追求世俗之乐可能带来的危险。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十一)囝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

致金满屋,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

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

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

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催血下,隔地绝天。

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形式: 四言诗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八)燕于巢

燕燕于巢,缀葺维戊。甲兮乙兮,不宜有谬。

飞龙在天,云掩于斗。曷日于雨,乃曰庚午。

彼日之差,亦孔斯丑。昔在羲和,湎淫不修。

我筮我龟,莫我告繇。胤乃征之,彝伦九畴。

君子授律,是祃是禷。三五不备,罔克攸遂。

惠此蒸人,毋废尔事。尔莫我从,维来者是冀。

形式: 四言诗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七)十月之郊

十月之郊,群木肇生。阳潜地中,舒达句萌。

曀其蔚兮,不可以游息。乃熂蒺藜,乃夷荆棘。

乃繇彼曲直,匠氏度思。登斧以时,泽梁蓁蓁。

无或夭枝,有巨根蒂。生混茫际,呼吸群籁。

万人挥斤,坎坎有厉。陆迁水济,百力殚弊。

审方面势,姑博其制。作为公室,公室既成。

禦燥湿风日,栋之斯厚。榱之斯密,如翼于飞。

如鳞栉比,缭以周墉。墄以崇阶,俯而望之。

矗与云齐,啸玞珷玞。藻井旋题,丹素之燝兮。

椒挂之馥兮,高阁高阁。珠缀结络,金铺烂若。

不集于鸟雀,绘事告毕。宾筵秩秩,乃命旨酒琴瑟。

琴瑟在堂,莫不静谧。周环掩辟,仰不漏日。

冬日严凝,言纳其阳。和风载升,夏日郁蒸。

言用于阴,凉封飒兴。有匪君子,自贤不已。

乃梦乘舟,乃梦乘车。梦人占之,更爽其居。

炎炎则移,皎皎则亏。木实之繁兮,明年息枝。

爰处若思,胡宁不尔思。

形式: 四言诗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之一(其四)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咨尔寺兮,发郊外冢墓。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