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之一(其四)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咨尔寺兮,发郊外冢墓。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悲哀的情景,反映了古人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诗中的“筑城登登”形象表现出一种辛勤劳作的情景,而“于以作固”则透露出这种劳作是为了寻求安全与坚固。随后,“咨尔寺兮”中“寺兮”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墓地或宗庙,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引出对死亡的思考。

“发郊外冢墓”一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于生命消逝的无力与哀伤。接着,“死而无知,犹或不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终结后是否有所谓“知”的困惑和疑问。在古代文化中,对于生与死的理解往往充满神秘色彩,而这句诗则显现出一种对于来世命运的迷茫和无奈。

最后,“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一句,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古人对于生命终极问题的探究。这里的“上帝”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概念,而是一种宇宙秩序和道德法则的象征。在诗人的眼中,如果真有来世,那么只有最高的神灵才能知晓并评判生者与死者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劳作、墓葬和生命终极问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上湖至破山赠文周萧元植

一别二十年,依依过故辙。

湖上非往态,梦想频虚结。

二子伴我行,我行感徂节。

后人应不识,前事寒泉咽。

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千松岭

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

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

谷鸟犹呼儿,山人夕沾襟。

怀哉隔生死,怅矣徒登临。

东门忧不入,西河遇亦深。

古来失中道,偶向经中寻。

大象无停轮,倏忽成古今。

其夭非不幸,鍊形由太阴。

凡欲攀云阶,譬如火铸金。

虚室留旧札,洞房掩闲琴。

泉源登方诸,上有空青林。

彷佛通寤寐,萧寥邈微音。

软草被汀洲,鲜云略浮沈。

赪景宣叠丽,绀波响飘淋。

石窟含云巢,迢迢耿南岑。

悲恨自兹断,情尘讵能侵。

真静一时变,作起唯从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弋阳溪中望仙人城

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