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七)十月之郊

十月之郊,群木肇生。阳潜地中,舒达句萌。

曀其蔚兮,不可以游息。乃熂蒺藜,乃夷荆棘。

乃繇彼曲直,匠氏度思。登斧以时,泽梁蓁蓁。

无或夭枝,有巨根蒂。生混茫际,呼吸群籁。

万人挥斤,坎坎有厉。陆迁水济,百力殚弊。

审方面势,姑博其制。作为公室,公室既成。

禦燥湿风日,栋之斯厚。榱之斯密,如翼于飞。

如鳞栉比,缭以周墉。墄以崇阶,俯而望之。

矗与云齐,啸玞珷玞。藻井旋题,丹素之燝兮。

椒挂之馥兮,高阁高阁。珠缀结络,金铺烂若。

不集于鸟雀,绘事告毕。宾筵秩秩,乃命旨酒琴瑟。

琴瑟在堂,莫不静谧。周环掩辟,仰不漏日。

冬日严凝,言纳其阳。和风载升,夏日郁蒸。

言用于阴,凉封飒兴。有匪君子,自贤不已。

乃梦乘舟,乃梦乘车。梦人占之,更爽其居。

炎炎则移,皎皎则亏。木实之繁兮,明年息枝。

爰处若思,胡宁不尔思。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宏伟建筑的构建过程和壮观景象。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建筑物的规模、结构和装饰,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工程技术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智慧。

从“十月之郊,群木肇生”起始,可见秋季的景象,树木开始萌芽,这是对建筑材料来源的描写。随后的几句,则详细描述了建筑的基座、结构和装饰的宏大与精美。

“匠氏度思”表明建筑师在设计上的深思熟虑,而“登斧以时,泽梁蓁蓁”则显示了工匠们按照季节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施工。建筑物的规模之大,以至于需要众多人力共同完成,这从“万人挥斤,坎坎有厉”中可见一斑。

诗中还通过“审方面势,姑博其制”等句,体现了对建筑布局和设计比例的重视,以及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最终,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如同天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显得既壮观又和谐。

诗人通过“不集于鸟雀,绘事告毕”一句,强调了这些建筑不是为了迎合世俗,而是有着更深远的意义。随后的几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情状。

最后,“爰处若思,胡宁不尔思”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这一段落,也是全诗情感的高潮,通过对自然与建筑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之一(其四)

筑城登登,于以作固。咨尔寺兮,发郊外冢墓。

死而无知,犹或不可。若其有知,惟上帝是愬。

形式: 四言诗

上湖至破山赠文周萧元植

一别二十年,依依过故辙。

湖上非往态,梦想频虚结。

二子伴我行,我行感徂节。

后人应不识,前事寒泉咽。

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千松岭

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

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

谷鸟犹呼儿,山人夕沾襟。

怀哉隔生死,怅矣徒登临。

东门忧不入,西河遇亦深。

古来失中道,偶向经中寻。

大象无停轮,倏忽成古今。

其夭非不幸,鍊形由太阴。

凡欲攀云阶,譬如火铸金。

虚室留旧札,洞房掩闲琴。

泉源登方诸,上有空青林。

彷佛通寤寐,萧寥邈微音。

软草被汀洲,鲜云略浮沈。

赪景宣叠丽,绀波响飘淋。

石窟含云巢,迢迢耿南岑。

悲恨自兹断,情尘讵能侵。

真静一时变,作起唯从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