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章华阁照明时,朝野如今尚采诗。
紫府祗因通夕梦,永平从此失朝饥。
似闻令子心传印,便有行人口似碑。
还许秫田分靖节,黄花重九醉东篱。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陈文蔚在赵国宜转寄傅岩叟诗韵的背景下,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感慨。首句“云章华阁照明时”暗示了朝廷的繁华景象,但紧接着“朝野如今尚采诗”揭示出即使在这样的盛世,人们依然关注民生疾苦,通过诗歌反映现实。
“紫府祗因通夕梦,永平从此失朝饥”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忧虑,紫府象征着权贵之地,而“通夕梦”暗指官员们可能只是在梦境中解决饥荒问题,永平则可能象征着国家的安宁,然而现实中的饥荒问题却让这种安宁蒙上了阴影。
“似闻令子心传印,便有行人口似碑”两句赞赏赵国宜的善举,他的儿子可能继承了他的仁慈之心,而他的行动如同口碑,深入人心。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赵国宜发粟济民的肯定和期待。
最后,“还许秫田分靖节,黄花重九醉东篱”以陶渊明的典故作结,希望赵国宜能效仿靖节先生,将部分官田分配给百姓,让他们在重阳节(菊花盛开之际)也能如陶渊明那样,在东篱下畅饮欢聚,寓意着诗人期盼社会公正,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朝廷的讽喻,也有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以及对仁政的呼吁,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不详
壮年学易计非疏,晚读人间种树书。
不向云霄羡鸿鹄,却来江海伴舂锄。
感君绿野成归计,令我青山思故居。
只恐奇谋未施设,折秦强赵要相如。
双旌未逐诏书还,放适何妨且谢安。
地拔鹅峰长突兀,天教老子得蹒跚。
病瘳不必维摩问,客醉谁知太守欢。
更乞为时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宽。
清时何故有遗材,酒胆如虹亦壮哉。
多谢论交比金石,自惭进德未涓埃。
政须尊酒风前共,莫作扁舟月下回。
风雪当门须有夜,要观四物一时来。
学问分明有本根,一编鲁论幸今存。
奈何至理难穷究,愿与良朋细讨论。
欲探圣传千古秘,莫令心鉴一毫昏。
吾侪总在生成内,要识无私造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