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国宜转寄傅岩叟诗韵时岁歉人艰食闻国宜有发粟意因有以劝相之

云章华阁照明时,朝野如今尚采诗。

紫府祗因通夕梦,永平从此失朝饥。

似闻令子心传印,便有行人口似碑。

还许秫田分靖节,黄花重九醉东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当云章华阁被灯光照亮的时候,朝廷和民间仍然崇尚诗歌创作。
紫色的天宫只因整夜的梦境而变得亲近,永平从此失去了早晨的饥饿感。
似乎听说令郎心承家学,口才如同镌刻在碑石上的诗篇。
或许还能允许像陶渊明那样,分得一片秫田,在重阳节赏菊、醉酒东篱。

注释

云章华阁:形容华丽的宫殿。
尚采诗:崇尚诗歌创作。
紫府:道教中指天宫或仙境。
永平:地名,这里可能代指现实中的某个时期。
令子:尊称别人的儿子。
心传印:心领神会,传承家学。
行人口似碑:口才出众,如碑文般铭记。
秫田:古代种植高粱的田地,陶渊明曾以此自给。
靖节:陶渊明的别号,以其清高节操著称。
黄花:菊花,重阳节习俗赏菊。
东篱:源自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陈文蔚在赵国宜转寄傅岩叟诗韵的背景下,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感慨。首句“云章华阁照明时”暗示了朝廷的繁华景象,但紧接着“朝野如今尚采诗”揭示出即使在这样的盛世,人们依然关注民生疾苦,通过诗歌反映现实。

“紫府祗因通夕梦,永平从此失朝饥”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忧虑,紫府象征着权贵之地,而“通夕梦”暗指官员们可能只是在梦境中解决饥荒问题,永平则可能象征着国家的安宁,然而现实中的饥荒问题却让这种安宁蒙上了阴影。

“似闻令子心传印,便有行人口似碑”两句赞赏赵国宜的善举,他的儿子可能继承了他的仁慈之心,而他的行动如同口碑,深入人心。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赵国宜发粟济民的肯定和期待。

最后,“还许秫田分靖节,黄花重九醉东篱”以陶渊明的典故作结,希望赵国宜能效仿靖节先生,将部分官田分配给百姓,让他们在重阳节(菊花盛开之际)也能如陶渊明那样,在东篱下畅饮欢聚,寓意着诗人期盼社会公正,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朝廷的讽喻,也有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以及对仁政的呼吁,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308)

陈文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赵忠州归耕之赋

壮年学易计非疏,晚读人间种树书。

不向云霄羡鸿鹄,却来江海伴舂锄。

感君绿野成归计,令我青山思故居。

只恐奇谋未施设,折秦强赵要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赵忠州园亭落成宴客三首(其一)自为堂

双旌未逐诏书还,放适何妨且谢安。

地拔鹅峰长突兀,天教老子得蹒跚。

病瘳不必维摩问,客醉谁知太守欢。

更乞为时推此意,要令宵旰九重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徐子融见寄

清时何故有遗材,酒胆如虹亦壮哉。

多谢论交比金石,自惭进德未涓埃。

政须尊酒风前共,莫作扁舟月下回。

风雪当门须有夜,要观四物一时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徐子融见寄

学问分明有本根,一编鲁论幸今存。

奈何至理难穷究,愿与良朋细讨论。

欲探圣传千古秘,莫令心鉴一毫昏。

吾侪总在生成内,要识无私造化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