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尊师归洞庭

能琴道士洞庭西,风满归帆路不迷。

对岸水花霜后浅,傍檐山果雨来低。

杉松近晚移茶灶,岩谷初寒盖药畦。

他日相思两行字,无人知处武陵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擅长弹琴的道士住在洞庭湖以西,风满帆归途中道路不迷茫。
对岸水面的浪花霜后显得更浅,靠近屋檐的山果雨后低垂。
傍晚时分将茶灶移到杉松下,初感寒意时用岩石覆盖药田。
将来某日思念你时写下两行信,寄往无人知晓的武陵溪边。

注释

能琴道士:擅长弹琴的道士。
洞庭西:洞庭湖以西。
风满归帆:风满帆,指帆船乘风而归。
路不迷:道路不使人迷惑。
对岸:湖或河的对面。
水花:水面的浪花。
霜后浅:霜降之后水位变浅或颜色变淡。
傍檐山果:靠近房屋屋檐的山中果实。
雨来低:因雨水而低垂。
杉松:高大的树木,此处指杉树和松树。
近晚:接近傍晚。
移茶灶:移动煮茶的炉灶。
岩谷:岩石间的山谷。
初寒:开始感到寒冷。
盖药畦:用东西覆盖药田以保温。
他日:将来某一天。
相思:相互思念的情感。
两行字:简短的书信或信息。
无人知处:人迹罕至的地方。
武陵溪:泛指幽静美好的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道士乘风帆船返乡的景象,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能琴道士洞庭西,风满归帆路不迷”中,“能琴”指善于弹奏琴瑟的道士,这里象征着道士的高雅与修养;“洞庭西”则是道士返回的地方;“风满归帆路不迷”描写了道士乘风而归,船帆饱满,没有迷失方向,寓意顺利。

第二句“对岸水花霜后浅,傍檐山果雨来低”中,“对岸水花霜后浅”形容水边的景致,可能是在清晨或秋天,水面覆盖着薄冰,显得格外宁静;“傍檐山果雨来低”则是描写山间果实在细雨中的模样,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第三句“杉松近晚移茶灶,岩谷初寒盖药畦”中,“杉松近晚移茶灶”可能是在描述日落时分道士将茶具搬至杉松下;“岩谷初寒盖药畦”则是描写山谷间初见寒意,草本植物被覆盖以备不时之需。

最后两句“他日相思两行字, 无人知处武陵溪”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道士的思念之情。即使没有人知道他在武陵溪畔思念友人的地方,只有留下那两行书信以寄托自己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一种淡雅宁静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道士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

征夫天一涯,醉赠别吾诗。

雁迥参差远,龙多次第迟。

宁歌还夜苦,宋赋更秋悲。

的的遥相待,清风白露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李定言南游

酒酣轻别恨,酒醒复离忧。

远水应移棹,高峰更上楼。

簟凉清露夜,琴响碧天秋。

重惜芳尊宴,满城无旧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李溟秀才西行

万里不辞劳,寒装叠缊袍。

停车山店雨,挂席海门涛。

鹰势暮偏急,鹤声秋更高。

知君北邙路,留剑泣黄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杜秀才归桂林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