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之望舍弟

同气有三人,分飞在此晨。

西驰巴岭徼,东去洛阳滨。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

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三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这个清晨即将各奔东西。
一个向西奔向巴岭的边疆,一个向东前往洛阳的河畔。
勉强喝下离别前的酒,终究难以承受别后的伤感。
谁能同情这散落的花瓣般的我们,我独自一人面对着南方春天的温暖。

注释

同气:情投意合的朋友。
三人:三个人。
分飞:分离,各奔东西。
此晨:这个清晨。
西驰:向西行进。
巴岭徼:巴岭,泛指四川、云南一带的山岭,徼指边界。
东去:向东行。
洛阳滨:洛阳附近的河边,滨指水边。
强饮:勉强喝下。
离前酒:离别前的酒。
终伤:最终会感到悲伤。
别后神:分别之后的精神状态,这里指心情。
谁怜:谁来同情。
散花萼:比喻分散的朋友,花萼指花的托片,喻指朋友间的紧密关系已散。
独赴:独自前往。
日南春:日南,古代郡名,今越南中部,这里泛指南方,春指温暖的季节,象征孤独面对未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忧伤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气有三人,分飞在此晨"一句,表明了与亲朋好友共同生活、共享天地之气,但最终不得不各奔东西,独自面对清晨的离别。"西驰巴岭徼,东去洛阳滨"则进一步描绘了朋友们分飞四散的情景,有的人向西远行至巴岭之间,有的人则东行直达洛阳城外。

诗人在离别之际,提醒自己要强作欢颜,"强饮离前酒",似乎是在用酒来麻痹心中的哀伤,但这种努力掩饰的情感终究无法完全释放,只能是"终伤别后神"。这里的"神"指的是精神或情绪,表明了离别带来的深刻影响。

最后两句"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则显露出诗人对那些已经凋零、无人问津的落花的同情,以及自己孤单一人前往南方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这里的"日南春"隐含着一种对于未来的渴望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深切哀思,以及面对未来时的心理状态,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钱江晓寄十三弟

晓泊钱塘渚,开帘远望通。

海云张野暗,山火彻江红。

客泪常思北,边愁欲尽东。

从来梦兄弟,未似昨宵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剪綵

驻想持金错,居然作管灰。

绮罗纤手制,桃李向春开。

拾藻蜂初泊,衔花鸟未回。

不言将巧笑,翻逐美人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宿清远峡山寺

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

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