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桃花坞周处士壁

醉吟雪月思深苦,思苦神劳华发生。

自学古贤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

细泉出石飞难尽,孤烛和云湿不明。

何事懒于嵇叔夜,更无书札答公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沉醉于雪月之景吟诗,思绪深沉苦涩,忧思过度催白了头发。
自学古代贤人的高洁品性,唯有那林间野鹤能理解这份高尚情怀。
细小山泉从石间飞溅而出难以穷尽,孤独的烛光与云气相融,昏暗不明。
为何我像嵇康般懒于世俗交往,更无心书写书信回复那些达官贵人。

注释

醉吟:酒醉时吟诗。
雪月:雪景和月色,代表清冷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思深苦:深入骨髓的思念与苦楚。
神劳:精神上的劳累。
华发:花白的头发,喻指年老或忧愁。
自学:自我学习。
古贤:古代的贤人。
静节:清静高洁的节操。
野鹤:象征隐逸、高洁。
高情:高尚的情操。
细泉:细小的山泉。
飞难尽:形容泉水不断飞溅,难以终止。
孤烛:孤独的烛光,比喻孤独的心境。
和云湿:与云气混在一起显得湿润昏暗。
何事:为什么。
懒于:懒得参与。
嵇叔夜:嵇康,三国时期名士,以高洁不群著称。
书札:书信。
答公卿:回复给达官贵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名为《书桃花坞周处士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之时,也不免陷入深沉的思索与苦恼。这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醉吟雪月思深苦,思苦神劳华发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赏析自然美景的同时,内心却充满了深沉的忧虑和痛苦。这里的“雪月”象征着清冷与孤寂,而“思深苦”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之重。

"自学古贤修静节,唯应野鹤识高情。"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贤者所持崇敬态度,并且希望通过学习他们的清净生活来修养自己的品格。而“唯应野鹤识高情”则是说只有那些与世隔绝、有着高洁情操的野鹤才能理解诗人的这种追求。

"细泉出石飞难尽,孤烛和云湿不明。"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迷离的自然景象。“细泉”、“孤烛”都给人一种淡雅、朦胧的感觉,而“难尽”则表达了一种无穷无尽的意境。

"何事懒于嵇叔夜,更无书札答公卿。"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不屑一顾,以及对书信往来的淡漠。在这里,诗人的情感态度显得有些超脱和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然。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忆故山

旧山长系念,终日卧边亭。

道路知已远,梦魂空再经。

秋泉凉好引,乳鹤静宜听。

独上高楼望,蓬身且未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方著作画竹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流传千古誉,研鍊十年情。

向月本无影,临风疑有声。

吾家钓台畔,似此两三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

海上风云摇皓影,空中露气湿流光。

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水墨松石

三世精能举世无,笔端狼籍见功夫。

添来势逸阴崖黑,泼处痕轻灌木枯。

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

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