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世精能举世无,笔端狼籍见功夫。
添来势逸阴崖黑,泼处痕轻灌木枯。
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
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诗人以"三世精能举世无"开篇,表达了对高超艺术造诣的赞美,这种才能在当世中是独一无二的。接着"笔端狼籍见功夫"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艺术造诣的非凡,好像笔下生龙活虎一般。
"添来势逸阴崖黑,泼处痕轻灌木枯"两句描绘了一幅水墨画中的景象。"添来"指的是水墨渲染的技法,"势逸"则形容笔触的自由奔放;"阴崖黑"描写了山石的深沉色彩,而"泼处痕轻灌木枯"则是对树木干枯状态的刻画,这些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艺术表达。
"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两句扩展了画面的视角。首先描绘了天空中的云朵低垂,与大地相接,营造出一种广阔的气氛;随后诗人笔下的春雨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全吴"指的是历史上的吴国地区,即今天的江苏、上海一带,这里的春雨给予了景色以生机与活力。
最后两句"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这幅画时的心境。"兰堂"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书房或居所,"坐久"意味着诗人沉浸在这幅画中久久不能自拔;"心弥惑"则是这种沉醉带来的迷惘感觉,而"不道山川是画图"则是对现实与艺术之间界限的模糊和质疑,仿佛山水都化作了画中的意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于艺术与现实、心灵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大志无心守章句,终怀上略致殊功。
保宁帝业青萍在,投弃儒书绛帐空。
密雪曙连葱岭道,青松夜起柳营风。
将星依旧当文座,应念愚儒命未通。
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
挂岩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
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
不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岂分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日月昼夜转,年光难驻留。
轩窗才过雨,枕簟即知秋。
草际鸟行出,溪中虹影收。
唯君壮心在,应笑卧沧洲。